




我爱做家务劳动
〖活动目标〗
1.交流劳动经验,熟悉身边的各种家务劳动,分享劳动的快乐。
2.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家做家务的机会总体来说比较少。经课前了解,我所教授的
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人口的子女,自理能力较强,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家长宠爱孩子(多是与爷爷奶奶等生活的),不让做家务,所以,
也有少量学生不会做家务,但学生愿意学做家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较强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动画片《能干的熊宝宝》和画有各种家务劳动内容的花形图。
2.录制学生家务劳动的录像。
3.准备学生课上家务擂台赛的用品,如:衣服、所要练习择的蔬菜、洗碗用品等。
4.“我是妈妈小帮手”的课后反馈表。
〖活动时间〗
课前对学生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情况进行调查,课上 4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家务劳
动,分享劳动快乐,课后开展一周的“我是妈妈小帮手”活动,学做新家务劳动活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发
课前在班内开展了一项“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每位学生在家做一项
家务劳动,然后将平时做家务不错的学生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极大
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二)活动实录
1.我知道的家务劳动。
播放动画片,出示课题。
师:说一说你知道的家务劳动有哪些?
生:扫地、擦桌子、择菜、洗衣服、浇花、做饭、擦玻璃……
教师将学生列举的各种家务劳动内容以花瓣画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给学生以最直观
的提示,并为最后学生认领新的劳动岗位做好铺垫,同时五彩缤纷的花瓣营造了一种美
的学习氛围。
2.我会做的家务劳动。
师:在这些家务劳动中,你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一项家务呢?
生 1:我经常帮妈妈扫地、擦地,妈妈可高兴了。
生 2:我帮奶奶择菜,还帮她洗菜,她还说:“我的乖宝宝,你可真是奶奶的好帮手
呀。”
生 3:我妈妈生病时,我帮她做饭,妈妈病很快就好了。
生 4:我认为做饭不适合我们,火呀、油呀会烫伤我们的。
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表示不同意见,教师也点头表示同意。
生 5:我就能帮妈妈做饭,我是用微波炉帮妈妈热菜。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几个学生随声附和表示同意。
师:哦,那你说说吧!
生 5:我帮妈妈热菜,蒸鸡蛋羹时,只要调好时间就行了。
师:你可真能干,那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给他
一个讲话的机会)
生 5:有,不能用铁制的东西,得用微波炉专用的碗,也不能把带盖的、带壳的东西
放进去,会爆的。
生 6:热完后要戴手套拿就不会烫手。
生 7:用微波炉时我妈妈不让我离得太近,也不能总看,有辐射……
学生相互补充,也可以看到学生对微波炉的了解很多。
师:大家说得可真不错,只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掌握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就能
做好家务,给爸爸妈妈帮上很大的忙呢!课前我也到一些同学家进行了一次小采访,了
解到很多同学不仅经常帮家长做家务,而且做家务的本领还不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
的采访录像。
教师适时将课前的调查录像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直观的示范,不仅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而且展示了学生的劳动小本领,同时也为后面的劳动经验交流做好铺垫。
学生相互交流做家务的经验,分享劳动的快乐。
(三)我做家务劳动的喜与忧
师:我们在做家务劳动时,家长夸奖我们,我们的心情特别好,那在做家务时你有
没有烦恼的事呢?
生 1:我妈妈什么也不让我做,怕我累着,所以我什么也不会。
生 2:我爸也是这样,怕耽误我学习,所以也不让我干。
生 3:我总是做不好,总摔碗,所以不让我做。
师:那有什么好方法吗?你们大家出出主意。
生 1:我们可以跟爸爸妈妈讲道理,让他们支持我们。
生 2:我们也可以先做完作业,再去做家务。
生 3:我们可以学更多的小本领,然后干好了,给他们一个惊喜。
师:对,大家想的办法很不错,现在我们在课上就相互学一学。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上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师设计了一个家务劳动的擂台赛,
让学生在做、比、评、帮中交流劳动经验,分享劳动快乐。
(四)家务劳动擂台赛
师:现在,我们分组进行劳动技能擂台赛,各组随意挑选一项家务劳动内容,然后
选派一名同学参赛。
各组任选一项后,纷纷给参赛的学生出主意,说方法,参与热情很高。
师:其他同学可要认真观赛,当好评委,一会儿还要请你们评分。
教师给予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赛,不仅较好地组织了教学,而且也能充
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比赛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发言热情极高。
生 1:我觉得刘之畅做得好,他不仅洗碗的速度快,而且用洗涤灵和布把碗的里外和
边缘都刷干净了。
生 2:他还用清水洗了两次,特别干净。我妈妈说用完洗涤灵后必须多清洗几遍,否
则不干净。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知道的也很多,说得真棒,老师奖励你一只“小蜜蜂”,
希望你和小蜜蜂一样勤劳。
教师为学生贴上自做的小蜜蜂图案,适时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的热
情。
生:我给张勤“小蜜蜂”,因为她叠衣服又快又好。
师:老师发现张勤有一处做得特别好,就是取衣架的方法。
生:我知道,衣架应该从下面拿出来,这样不会把领子拽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细微之处。
生:王雨彤他没有把芹菜的筋撕下来,这样吃时特别老,老师我想帮他重择,行吗?
师:可以。王雨彤你也一起择,好吗?
教师让学生到前面重新操作。
师(拿起芹菜叶):同学们,这芹菜叶怎么办?
生:扔掉。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芹菜叶也可以吃,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对治疗高
血压特别好,你可以告诉爷爷奶奶,让他们试一试。(教师适时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小常识。)
生:老师,我想谢谢李英杰,原来我不会扫地,今天我听他讲完后,我就会了。
师:你的收获可真不小,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项家务劳动。
(五)我的新岗位
师:好,同学们,黑板上这些家务劳动中有些是你已经学会的,有些是你不会的,
现在我们就互帮互助,每一个人认领一个新岗位,向别人学习一项新本领,同时也把你
的家务小本领教给别人,人人都像蜜蜂一样既勤劳又能互相帮助。
学生在《劳动最光荣》的歌曲中从教师手中领到小蜜蜂图案,然后贴在自己认领的标
有新岗位的花瓣上,最后形成五彩缤纷的花园中小蜜蜂在辛勤劳作的版面设计。
(六)我是妈妈小帮手(课后延伸活动)
课下利用班会时间,让结对的学生相互学习家务小本领,然后每天填写“我是妈妈
小帮手”家务劳动反馈表,每天做一次,家长就可以为你贴上一朵红花,坚持七天便可
在班级评比栏中得到一枚奖章。
有些学生向多位同学学习家务劳动的小本领,这种生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较好地促进
了学生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所以在整体活动设计中我是抓住“源于生
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 这个主线来安排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
际出发来顺势引导,加以体验。从课前的家务劳动小本领的调查展示,课上劳动经验的共
享交流,到课后的互教互学实际操作,都是在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动手
做而服务。而且让学生始终是在“我是别人的小老师”的体验中来增进自己的知识技能,
增强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另外在第二个环节中出现的“微波炉事件”,说明教师必须要走入学生的生活中,
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家庭状况来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给学
生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这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力求达到的来源于生活、用于生
活、贴近生活。
另外,活动也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重要的形式,通过在课上设计的擂台赛,为学生
创设了一个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给予了学生最直接的锻炼,较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了
技能。同时,也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共享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完全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因为没有在家做过任何家务,没有
生活感受,还有个别学生不能坚持做家务,因此,设计了“我是妈妈小帮手”课后反馈
表,以督促其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点评〗
点评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
的。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儿童的课程而非成人的课程,它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
课程。刘伟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特点。她注重了三方面的转变,即:
1.由“教”教材的发令者转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可以说整节课教师
是在与学生的聊天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
2.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
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生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
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主动积极地参与使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
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强化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
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所以,整个活动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
且学习实效性极高。
点评二
教师很好地关注了学生活动中发生的问题,给学生以启迪和帮助。如当学生提出“做
饭不适合我们”时,教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启发学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就帮助学生消除了做饭的顾虑。教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谈做家务时烦恼的事,有利于
解决现实生活中家长阻拦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问题,并启发学生出主意。教师对学生思想
和行为的指导是真切而自然的,不留痕迹。
目标里提到了要“增强家庭责任感”,但有的学生在家务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帮妈
妈做、给妈妈做”的认识。“我是妈妈小帮手”活动如果不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的话,
是不利于学生增强家庭责任感的。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