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15:45
培养好习惯的诀窍 思品政 一年级.doc(3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培养好习惯的诀窍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因此,我希 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都应当通过研究实践总 结出来。当然,这是对研究者的要求。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 况,确立培养目标及方法即可。   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 的习惯?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务时,要求服务者露出八颗牙齿。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 露出八颗牙齿时的笑容确实是灿烂的。应当说,这一要求是有依据的,但是,稍有社会经 验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未必发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 可以露出八颗牙齿,这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由此,我觉得,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 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 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我曾倡导培养小学生的 10个好习惯:   A、说了就要做;   B、耐心听别人讲话;   C、按规则行动;   D、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E、节约每一分钱;   F、天天锻炼身体;   G、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H、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I、做事有计划;   J、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举“耐心听别人讲话”为例,如果将其培养成技能化的习惯,可以视此为命令或铁 的纪律,一旦违反将受重罚。可以相信,人是可能这样养成习惯的。如果按人格化的习惯 培养的要求,则重在培养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 尊严。   可以比较一下,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 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念,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 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们还会发现,人格化习惯具 有再生性和迁移性。譬如,你习惯了关心和尊重别人,你不但会主动问候,耐心听别人讲 话,你还会注意从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别人家的桌子上妨碍别人等。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 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迁移价值的习惯。   1、关键在头三天,形成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 21天。   周士渊先生分析,这 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 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 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 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 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 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想,周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不过,我认为,培养习惯的第一月说“重要”是不够 的,应当说是决定性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我敬佩周先生,因为他不光在说,更在做,在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毅力惊人。   那一天,他在我的办公室里,为了说明持之以恒可以形成意想不到的新习惯和新能 力,他当场做了一个表演。   已经 56岁的周先生站正后,低头把腰慢慢弯下,膝盖绷直。他先是手指尖触地,后掌 根触地,继而又全掌稳稳着地。紧接着,又双腿左右叉开,叉成大八字型,两手抓住脚后 根,慢慢弯腰,头顶渐渐向地面接近,最后,头顶竟触到了地面!   我惊呆了!我比周先生小很多,手指尖够不着地面,头顶更遥不可及。可腰髋关节炎 严重的周先生怎么做到了呢?   原来,2001年春节回上海时,他快 60岁的四姐表演给周先生看后,他开始练,每天 练,顺其自然,至 8月 1日终于成功。   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凡事认真,真坚持去做, 一个月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第二个月再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难的是什么?是 坚持。我想,这就是习惯,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于坚持。   2、习惯养成六个步骤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 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 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 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 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养成的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二是 适合年龄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四是善于客观地评估;五是逐步培养良好的 班风。   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 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注意:一是创设重复良好行为 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样;三是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 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四是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 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 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 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A、认识习惯的重要。   B、与孩子及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   C、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 必须的。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