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20:05
奇妙的冬天 思品政 一年级.doc(36.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奇妙的冬天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的特点,形成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记录、绘图、实验等活动探索问题,形成科学的态度。 〖活动准备〗   (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较快地适应了小学生活,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乐于 与老师、同学交往,并且获得了寻求、搜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探究活动。学 校的周边环境中有较好的教学资源与优势;学校周围城乡居民的聚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 更广的资源;能反映四季变化的渭河小河滩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地。   由于年龄的特点,面对寒冷,班上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有畏惧的心理,但冬天 的许多奇妙现象又让他们喜不自禁,所以本主题想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的常 识,发现和探究奇妙的自然现象,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勇于面对寒冷的挑战,提高生存能 力。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反映冬天景色、介绍动物冬眠和动物过冬的多媒体课件。   2.做实验所需的玻璃杯、玻璃片和热水。   3.学生课前观察冬季里人们的变化(穿戴上、用具上、皮肤上)及动植物的变化。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在家长买菜时顺便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蔬菜。   2.在放学路上注意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3.早上起床后留心观察窗户上的玻璃有什么变化。   4.听家长讲有关动物冬眠的故事。   (二)朗诵诗歌,导入新课   1.朗诵诗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 们一起来朗诵一首诗,迎接冬爷爷的到来。(课件出示小诗《冬爷爷在哪里》)   您在哪儿,   冬爷爷?   您藏在了白白的雪中,   还是躲进了亮晶晶的冰里?   快出来吧,   冬爷爷!   请您和我们一起玩,   共同分享健康和快乐。   2.导入新课。   师:冬爷爷在哪里呢?前段时间,同学们开展了寻找冬爷爷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 再来找找冬爷爷,好吗?   (三)冬爷爷来了――汇报会   师:你见到冬爷爷了吗?它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1.四人一组介绍自己的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生 1:我穿上了棉衣棉裤。   生 2:我戴上了棉手套。   生 3:我围了毛围巾。   生 4:妈妈给我买了新棉鞋。   生 5:妈妈洗完衣服手通红通红的。   生 6:弟弟的手生冻疮了。 2.讨论家里的变化。   生 1:我家供上了暖气。   生 2:我家生了火炉。   生 3:我家晚上睡觉要用电热毯。   生 4:爸爸怕上火睡觉用热水袋。   3.教师展示冬天景色的图片。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冬天的雪景太美了!   师:在冬天,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玩雪!   师:雪既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给我们的祖国大地带来了美丽。   教师逐一展示图片:哈尔滨冰雕、东北树挂雪景、黄河雪景、玄武湖湖边雪景等。教师 逐幅介绍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感情。   (四)科学考察队   1.教师组织学生建立“小小科学考察队”。   红花队:观察花。   绿树队:观察树木。   青草队:观察各种草。   白金队:感受水温及金属物。   2.教师出示考察要求:   (1)它们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不能影响其他班级同学的学习。   3.分组行动,进行考察。   红花队:哪些花开了?哪些花谢了?   绿树队:哪些树的叶子落了?哪些树郁郁葱葱?   青草队:草坪中的草有哪些变化?   白金队:现在碰到水和金属物的感觉和以前一样吗?   4.交流、汇报考察成果。   红花队:腊梅花、水仙花开放了。菊花、牡丹、玫瑰都谢了。   绿树队:杨树、柳树、槐树、梧桐树的叶子落了;松树、柏树、冬青树郁郁葱葱。   青草队:草坪中的草都枯萎了。   白金队:现在碰到水和金属物,手感觉特别凉。   (五)“失踪者”之谜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考察中大家表现得特别棒,我们都知道了奇妙的冬天给植物 们带来了许多变化,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可爱的动物们在干些什么。   教师出示动物过冬的画面,要求学生认真看。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燕子往南飞、青蛙在洞里睡大觉、小蚂蚁准备粮食过冬、蛇也在洞里。   师: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   生:因为冬天来了,天变冷了,它们要过冬了。   师:像青蛙、蛇这样的过冬方式就叫冬眠。青蛙、龟、蛇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缺 乏的时候,卧在洞里不吃不喝,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恢复正常的活动。蛙类是冷血动物, 它本身的温度能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在外界的温度特别低的时候,它的新陈代谢作用 也很缓慢,处于休眠状态。即使不吃不喝,也能维持生命。   (六)破解“白气”之谜   1.师:我们大家都一起做这个动作(呼气),你发现了什么?(有“白气”呼出)这 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玻璃片。(提醒学生注意安 全)   师: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你能解开“白气”之谜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师:用手摸一摸看玻璃上有什么?   生:我摸了摸全是水珠。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是水变成的。   师:但是我们并没有在玻璃上浇水呀。   生:那应该是空气中的水变成的吧。   生:应该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变成的。 师:对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咱们还是听听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   电脑显示: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它们一遇到冷的东西就 会变成小水珠。如果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它们还会变成冰呢!现在你们知道了玻璃上 为什么会有小水珠了吧。   师:你们还看见其他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了吗?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白 气”是这样形成的?   生 1:烧水时有白气。   生 2:蒸米饭时有白气。   生 3:夏天吃冰淇淋时有白气。   (七)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其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只要你能多问个“为什么”,多去观察思考或做小 实验,就能找到答案。   (八)活动拓展 ――延伸教材   在家长的帮助下,找找自然界的奇妙现象,说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优点:本案例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了冬天的奇妙现象,从而感知到冬天 的气候特点,在“科学考察队”活动中学生情趣高涨,能够全方位地收集有用信息。在 “做一做”活动中利用实验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乐于探 究的精神。在活动拓展中,将学生从课堂引向课外,开发和延伸了教材。   本活动的不足:在本案例的实践中,由于家长的溺爱,学生收集资料过程中包办现 象较严重。尤其活动拓展这项作业完成得不够好。 〖点评〗   点评一   该案例以新课程标准为设计理念,以开发课程资源为宗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 线,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案例中能体现 尊重学生的自主表现、自主创造的能力。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合作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 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就感与自豪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 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点评二   教师的作用在活动中如何发挥呢?例如,在学生分组考察植物变化时,教师应关注 什么,怎样给予学生帮助?在汇报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注意考察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 用什么方法考察、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等。总之,教师应当在活动之前有所考虑,活动中有 所作为,活动后有所思考。   点评三   “学情分析”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很了解,能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周围的环境 实况设计活动,而不是泛泛而谈。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目标不能过分拔高。本案例提出“形成探究的兴趣”,“形成科 学的态度”,这在一两节课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修改为“增强探究的兴趣”,“学 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则比较合适。   科学探索活动的节奏太急了一点,教师很快地抛出了正确答案而没有充分地引导学 生去思考。如对玻璃片上有水珠的现象。学生说:“那应该是空气中的水变成的吧。”“应 该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变成的。”显然他们并没有来自实验的依据。因为无论是“白 气”(由人体内呼出的气)还是来自热水的水蒸气,都还不足以说明空气中本来就存在 水蒸气。而这时教师不是对学生的答案提出质疑以造成必要的认知冲突,却立刻总结: “对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这妨碍了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索。包括后来学 生说烧水、蒸饭时有白气,吃冰淇淋时也有白气时,教师也没有抓住机会再启发思考。另 外,从整个活动中看不出课前准备的 4条要求有什么意义。如要求“早上起床后留心观察 窗户上的玻璃有什么变化”,却没有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发现与课堂上的探索结合起来; 要求“听家长讲有关动物冬眠的故事”,教师却自己讲了一遍,不知道与家长讲的有没 有什么地方不同,或者是否重复。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