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气候
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海南岛四面环海,且地处热带,纬度较低,冬季太阳高度全国最
大,白昼全国最长,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加上海风的调剂,因此冬季气温较高,最冷月
(一月)平均气温在 16℃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虽然冬季风有时可
达本岛,但势力已成强弩之末。在冬季风影响之时,全岛各地有一定程度的降温,降温幅
度由北向南减小。偶遇寒潮南下,降幅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有中部山地的
阻挡,致使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仍在 20℃以上;夏季,由于太
阳高度增大,白昼变长,太阳辐射增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 25
—29℃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不过,由于受到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影响,大
部分地区仍是“夏无酷暑” 。又因夏季多云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太阳辐射,天气阴凉,
故有“一雨成秋”之说。有统计资料表明,海南岛暑热日(32℃以上)不多,酷热日
(37℃以上)极少,极端最高温出现过 40.3℃(1983年 5月澄迈县)的记录,但属罕见。
相比之下,新疆吐鲁番盆地却有 49.6℃的记录,江西吉安也有 47.2℃的记录。长江沿岸的
南京、武汉和重庆,素有“三大火炉”之称,暑热日达 50—70天之久,酷热日也有多次出
现。海南岛在盛夏时节,除中午的太阳底下外,一般都可感觉到“快意和风海上来” 。
海南岛极端最高气温一般>38℃,曾有过 40.3℃的最高记录,其中出现时间以 4、5月
居多,一般多为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造成。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
气流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若以全岛南北两部分进行比较,则年平均气温是南部高于
北部,但极端最高温却是北部高于南部。
降水丰富,分配不均 海南岛为热带海洋所包围,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年均
降水量为 1500-2000毫米。然而,又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时空差别甚大。首先是
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具体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差异两大方面。
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 80—90%。进入 4月后,来自太平洋
的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
多,强度大。冬、春季降水较少。北风南侵时,海南岛北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准静止锋天气。
年际之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二至三倍,西南部甚至超过五倍;
其次是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明显表现在东部多西部少,向风坡多背风坡少。由于中部
山区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处于迎风坡位置的琼中县东部和万宁县西部的地区、
丘陵地区,成为海南岛的多雨中心,平均年降水量达 2440毫米,最高年份可达 5000毫米。
而处于海南岛西部背风位置的东方市沿海地带,则是全岛的少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900
毫米。西南季风虽然有时可达本岛,但多为受中南半岛山脉阻挡抬升后过来的下山风,焚
风效应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西南东方市、昌江县一带,干热现象更加突出。
风灾频繁,利弊兼有 海南岛每年 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 8~9级) 、强热带风
暴(风力 10~11级)和台风(风力 12级极其以上)的影响,尤以 8、9月为甚,对海南人
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是 1973年的 14号台风,这场台风给海南
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台风从东部登陆,风力猛烈,持续时间达 10个小时。台风经过的
嘉积镇被夷为一片废墟,波及 10个县市,大面积的胶林被毁,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拒
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计有 2.7次,最多年份达 6
次;在附近登陆或影响海南岛的有 5.8次。近几年,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一般形成于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上,在外部气流作用下,
不断向西北方向运动并加强,有不少直接从海南岛登陆。地处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三市
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
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是海南岛头号灾害性天气,它影响次数多、时间长、强度
大、破坏严重。但它给海南岛带来大量的降水,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30-45%,是海
南岛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海南气候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是海南岛气候的突出特点,年均温
与≥10℃的积温(≥8150℃)均高于全国,全年都是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农作物可
一年三熟,特别是冬季温暖的条件最为难得。充足的热量资源使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
作物基地、南繁育种基地、冬季果菜基地和全国著名的冬泳、避寒度假旅游区。但是,海南
岛风灾严重,洪涝和干旱也时有发生,必须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努力做好防风、防洪、
和抗旱工作。此外,偶有的寒害对热带作物也有危害,必须提防。针对海南岛的气候特点,
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化害为利。
气候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 湿季节明显,
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太阳总 辐射量约 110-140千卡
/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 1750至 2650小时,光照率为 50- 60%。 日照时数按地区分, 西
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 秋、冬顺序,从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气
温在 23-25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较低,西 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1至 2月为最冷,
平均温度 16-24摄氏度,平均极端低温 大部分在 5摄氏度以上。夏季从 3月中旬至 11月上
旬,7至 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在 25-29 摄氏度。 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
长夏无冬,全年平均气 温 26.5 摄氏度。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
在 1600毫米以 上。 东湿西干明显。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雨量约 2000至 2400
毫米, 西部少雨区年降雨量约 1000至 12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干旱,旱季
自 11月至翌年 4、5月,长达 6至 7个月。夏秋雨量多,5至 10月是雨季,雨季总降雨 量
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 70-90% ,雨源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等。 海南岛全
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 23百帕(琼中)至 26百帕(三亚)。中部和 东部沿海为湿润
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
另:海南风向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具有一定的风力资源,可资开发利用。
海南省处于东亚季风南缘, 随天气系统的季节性转换,风向亦随之改变,总的冬季风期
间盛 行偏北风,夏季风期间盛行偏南 风。年平均各风向频率,静风频 率较大,中部山区
30~55%,其余 地区 30%以下,西沙群岛和东方 县在 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