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播种春天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愿意参与种植活动。
2、 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愿意用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环境。
3、 通过对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及所需基本条件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春天的美,热爱
春天的大自然。
4、 学习种植的基本方法,学会栽培常见花卉的简单技能。
二、设计思路分析:
本教学案例选自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之主题二《我们播种春天》,
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先通过他们自己观察植物的变化为出发点,引导出树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儿童自己演出的情景剧来调动学生活动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自己的
思考,获得新知;最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种植,而非教师枯燥讲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
栽培花卉的简单技能。(本主题分两课时完成)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的教学设备较好,为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搭建了平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可
能。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市内六区,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他们,与大自然接触较少,
又加上家庭条件优越,很难懂得劳动的快乐及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本课的设计就是以
此为出发点的,教师想通过让学生亲手去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愿意参加
种植活动。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将学生分组并带他们到校园绿带、静园内各处参观;准备课件、头饰、泥土、沙子、卵石、
塑料袋、录像带、音乐带
学生准备:
①秋天时收集的种子
②用汽水瓶、饼干筒等各种废弃的容器制成的花盆
③水瓶及水
五、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3月 1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植树节。
师:你们真棒!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 1: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邓爷爷植树》这课书,知道邓爷爷在 1985年的这一天亲
自参加植树活动,所以有了今天的植树节。
生 2:我在书上看到的。
生 3:电视里演过。
生 4:妈妈告诉我的。
二、小树与我同生长
(在课前带学生到校园绿化区观察树及花草的生长)
师:同学们,我们到学校的绿化带和静园时,你们看到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生 1:树发芽了。
生 2:草绿了。
生 3:有的树叶子全绿了。
生 4:小草长出来了。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是我们学校现在的情景,四、五月份校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
看吗?
(观看四五月份的校园录像,了解整个春季校园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三月植树?
生:天气暖和了,适合树苗生长。
师:我们为什么要植树呢?树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生 1:在夏天,树可以为我们遮凉。
生 2: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生 3:树可以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生 4:树可以美化我们的校园,还可以美化地球。
生 5:树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阻挡风沙。
(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同学都从书上电视上看过有关内容或听家长讲过很多
的科普知识,所以很容易答出。)
三、爱护小树我有责
师:你们可真棒,知道这么多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看看他们在公园中的
表现对吗?
学生演出小品(见附页)。
主要内容:几名同学在公园对于树木的不同表现。
设计意图:(互动方式,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示两名同学错误的做法,请学生对这种
做法进行指正并提出保护花草树木的办法,小品按照学生提出的意见继续演出。这样做使
儿童融入剧情,又能将解决办法带入生活。)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也替小树谢谢你们相信有了你们的保护,小树一定会
更加茁壮地成长!
四、美丽的春天要播种
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春天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那我们今天就来播种一
下春天,你们说好吗?
师:不过在种植之前,你们要先知道怎么播种,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先商量一下。
(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不过多的评判,让他们带着问题看录像,获得新
知。)
师:种子要想长得好,长得快,是离不开正确的播种方法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吧!
教师播放播种方法的录像。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材料使学生学会了种植的基本方法)
师:除了播种方法以外,种子的发芽和环境也是分不开的,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种
子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演出情景剧,种子和它的好朋友(见附页)。设计意图:(情景剧的演出,用拟人化
的手法不仅使学生的兴趣提高,而且使学生明白种子与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的关系。)
五、动起手来真快乐
师:究竟小种子说的是不是正确的呢,咱们亲自动手种一种就知道了。现在请你把小
花盆儿拿出来。
(学校正在搞变废为宝的活动,所以学生使用的花盆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既锻炼
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环保意识。)
在音乐的氛围下种植。
为了让学生明白种子在各种条件下发芽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几组做实验,并明确各
组不同的分工,如:放泥土的、放沙子的、放卵石的、放在朝太阳处的和放在阴暗处的等等。
设计意图:(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让城市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仿佛置身在
大自然中,体验播种、劳动的快乐)。
师:同学们,种春天有意思吗?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1:太有意思了,我妈妈从来不让我摸土。
生 2:原来种子是这样种下去的,以前我都不知道。
生 3:太好玩了,我从来都没种过种子。
生 4:种东西不像我想的,挺麻烦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播种了春天,但我们要了解的春天比这还要多,我们把花盆
放好,从今天起咱们给你的种子写一篇观察日记,看看它们的发芽过程。(在花盆上做好
标记,以备发芽后观察。)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依然兴趣盎然,纷纷要求继续种植,看着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
脸和他们急切的目光,我知道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兴奋之余将本课的亮点加以记录:
1、来源于生活。在本节课的很多环节,如提前带学生到校园参观、让学生观看校园环
境的录像、结合学校“变废为宝”活动所准备的花盆儿等,都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生活。
2、活动趣味性。在本课中情境剧的使用,使课堂活跃,调动学生兴趣,通过活动获得
知识。
3、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让儿童亲自演出情景剧,在情景剧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当小树遭到破坏时,演出暂停,教师并不急于讲解该怎么做,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让
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按照学生提出的办法继续演出,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
枯燥无味的明理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中去,不仅使学生的兴趣提高,而且在活
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但在课后的一件小事却使我感到自身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课上当我讲到树对大家
的帮助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道:“树有时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听他这么一说,我心
想:我在讲树对人的好处,瞎说什么啊!于是没等他说完,我便生硬的打断他:“坐下
吧,想好了再说。”孩子坐下了,但我却发现这节课他再也没有举过手,只顾着讲课的我,
把他忽略了。因为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孩子在天马行空的乱想,瞎说。下课后,这名学
生去却站在我面前,仰着小脸对我说:“杜老师,我爷爷给我讲过,所有的植物到晚上
没有太阳时,就会停止光合作用,就会和人一样吸收屋里的氧气,那样对身体是有害
的。”看着孩子那充满稚气但却异常认真的小脸,我感到阵阵的羞愧。是啊!这个常识我
也是知道的,可为什么刚才我就没有让他说完呢?我满可以等他说完后,表扬他教给大
家如何利用植物好的一面,但我却没有。
于是我在第二节课时当着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告诉同学们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
多么好的常识。这个孩子听到我的道歉,十分惊讶,但当他站起来给同学们说这个常识时,
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神采。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以前我曾幼稚的认为,自己对于课改
的理念早就烂熟于心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脱离过去的思维模式,总是
认为老师怎么说,学生就应跟着怎么说,正是这种想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限制了孩子畅
想的空间、浇熄了孩子热情的火焰。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课改理念,将他融化到血液里,而不是浮于表面。学
会更好的尊重学生的想法,学会与他们站在相同的高度,共同探讨研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