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来得真不容易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和粮食丰收过程的了解,知道粮食来
之不易,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和尊重劳动农民的情感。
●怎样开展“粮食来得真不容易”这一主题活动呢?
活动前,教师可让学生向家长、邻居和周围的人调查了解各种粮食的来历,如大米是
哪里来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并作简单的调查记录。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的音像、
图片等资料。活动可以从多种方式,如从儿童自己平时怎样认识、对待粮食的谈话开始,
或者从教材学习开始,或者从实际参观活动开始等。
活动时,可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及获得的信息资料,并布置“粮食的来
历”主题墙饰,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也可以借助媒体,让学生观看有关粮食是怎样
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粮食都是用艰辛劳动换来的。如通过让学生观看大米
的来历的录像,使学生知道大米是许多人用劳动换来的,它要经过插秧、灌溉、施肥、收割、
晒谷、碾米、运输等劳动程序后,我们才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还可以邀请农民伯伯到班
级来,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到每一种粮食都是
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在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生
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有的同学一碗饭只吃了几口就倒掉,有的
同学馒头只咬了一口就扔掉……(这很重要。可以告诉老师,在本活动开始导入时,就可
从这里入手)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并鼓励学生创编有关“爱惜粮食”的儿歌,
表演有关“爱惜粮食”的故事、童话剧等,表达自己珍惜粮食的情感。也可以鼓励学生编
辑“爱惜粮食”的手抄报或设计、制作“爱惜粮食”的宣传单,在校园里、家庭中、社区中
进行宣传,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一点粮食。
●在这一活动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时,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调查活动;活动中是否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
获得信息的方法、途径,能否提出个人的观点;是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是否养成节约粮
食,爱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师在组织这一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应注意运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粮食是怎样来的,感受粮食来
之不易,一定要爱惜粮食。
二是可以与主题“收获的感觉真好”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割稻子、打
谷、晒谷及扬谷子以及拔花生、摘花生、晒花生等秋收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我们吃的粮食都
是人们用艰辛劳动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三是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