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课堂实录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农产品的名称、特点及品种。
2、感受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发展社会调查能力。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选择这个主题活动的依据是:“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这个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
息相关,借助这个主题活动,能把课堂扩展到资源无限丰富的社区中,让学生在周围的
生活环境中去调查、去体验。更重要的是,我校地处农村,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后,农民们
纷纷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大棚蔬菜等,使得我们这里瓜果蔬菜遍地,农产品相当丰富。同
时,由于交通的便捷,很多外地的农产品也不断运入这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凭借
当地的这种优势条件,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去调查、去发现。
(二)物质资料准备
当地常见的农产品(如:大蒜,豆瓣,稻谷、柚子等)的图片或者实物。
〖活动时间〗
1、课前 1周:开展调查活动。
2、课内 1课时:交流调查情况。
〖活动过程〗
(一)实地调查:找找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他们对周围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调查。
刚开始,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顺口说出身边农产品的名称,我便要求他们再用眼睛去看
看、找找我们这里的农产品,看谁了解得多。同时,由于本地的学生居住分散,我就组织
他们按住家的远近结成调查小组,并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他们都找到了哪些农产品,
是从哪里找到的。
第二阶段: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断向教师反馈信息,如:我调查了黄瓜、冬瓜、土
豆……可以看出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知道了我们这里有丰富的农产品,但除了农产品
的名称以外,对其他相关信息了解较少,且调查的途径也不够多(仅限于家里、田里、附
近的市场)。为了帮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调查方法,我们开展了小组讨论:(1)我们
除了了解这些农产品的名称外,还可以了解什么?(2)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
喜欢的农产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设计调查表,并再次
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农产品进行深入调查。
第三阶段:整理、记录。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调查的
农产品记录下来,如:绘画、准备实物……
(二)汇报交流:说说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1、产品分类,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这里可是“天府之国”,农产品特别丰富。那么这几
天你对哪些农产品进行了调查呢?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 我调查了我喜欢吃的苹果和花生。
生: 我调查了我们家种的白菜、大蒜、萝卜。
……
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调查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
些准备好的图片,分类贴在黑板上。
师: 你们调查的农产品真丰富,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贴吗?
生: 我知道,它们有的是蔬菜,有的是水果,是一类的就贴在一起。
生: 剩下的那一堆是干果,因为它们没有水就是干的,所以叫干果。
师: 同学们真不错,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对了,这些蔬菜、水果、干果就是我们这里的
农产品。(板书课题: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师:请同学们在附近找一找,看看谁和你调查的是同一类的?然后和他(她)相互
介绍调查的农产品。
学生交流后,简单汇报。
2、小组交流,准备介绍。
师:同学们在调查中都很认真,请各调查小组在组内交流一下,并商量你们组准备
怎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停一停,刚才你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
生:我没听见,他们的声音太大了。
生:没听到。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没听清别人的介绍,为了听明白,我们在小组交流中声音
要――
生:小。
师:对,一人用合适的音量说,其余的干什么?
生:听。
师:对,不但要听,还可以等他说完后问一问。现在我们接着交流,相信大家会交流
得很好。
再次展开交流,教师巡视,相机帮助学生准备汇报方式。
3、全班交流,加深了解。
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来介绍?
(1)第一组。
生:我们是大家都来汇报。
生:我调查的是苹果,它的产地是金川,价格是两元一千克。
生:我调查的是白菜、四季豆。我知道白菜产在本地,一元钱一斤。我看见白菜一头是
白白的,另一头是叶子,有一点儿绿。
师:真细心,那你们组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在调查的时候,发现苹果有许多品种,有红富士、水晶苹果。苹果很好吃,它
们的品种不一样,价钱就不一样。
生:我发现,有的人种的蔬菜很好,有的蔬菜就长得不好。
师:谢谢你们组的介绍。其他同学请对这一组的调查活动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他们调查了农产品的产地、价格、样子。
生:他们调查得很仔细。
师:是啊,在调查中就是应该用眼睛看仔细。
(2)第二组。
生:我想请大家猜一猜:它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里面有很多月牙形的果实
抱在一起,它的皮淡绿淡绿的,有的同学把剥下的皮用来做帽子,这是什么呢?
生(齐呼):柚子。
生:猜对了。我们家就种了许多柚子,是樟州柚,它很甜,水分也比较多。
生:我们还调查了大蒜、稻谷,我们几个人家里都有。
师:我知道,别的小组也有调查柚子、大蒜、稻谷的,谁来补充介绍?
生:奶奶告诉我,柚子的皮可以做药,能治咳嗽。我妈妈每年都要晒柚子皮,用来给
爷爷、奶奶泡茶喝。
生:我叔叔住在古城,他们那里每年要举行柚子节,很热闹。
生:我婆婆说,大蒜可以杀菌,炒菜时放点儿还很好吃。
生: 稻谷还可以烤成酒。
……
师:谢谢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在调查中不仅能知道许多农产品,还能了解许多知识。
(3)第三组。
生:我们小组调查了很多蔬菜,有大豆、茄子、南瓜、冬瓜、辣椒。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调查的吗?
生:我妈妈在卖菜,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去,我还问过妈妈这些蔬菜的价格。
生:我们到蔬菜大棚里去看过。
生:爸爸告诉我,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好处。他还说,书上都写着,让我自己去看。
师:要调查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不但可以到菜市场、蔬菜大棚、农田等地方去观察,
还可通过问别人、看书等方法来进行了解。同学们,知道吗?我们郫县有一样最有名的产
品就是辣椒和胡豆瓣做成的,是――
生(齐呼):豆瓣。
教师取出一罐豆瓣,让生闻。
生:豆瓣很香,用来炒菜很好吃。
生:我们这里的豆瓣很有名,有一次妈妈回老家也带了这个豆瓣,妈妈说这是郫县
的特产。
生:我们家每年都要自己做一些豆瓣。
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这的豆瓣色香味美,是川菜的“灵魂”,因此远销
很多地方。这可是我们郫县的骄傲。
……
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几种农产品是我们这里最有特色,远近
闻名的。它们不仅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财富。
(三)角色游戏:谁会买,谁会卖
师:我们了解的农产品有的是自家种的,有的是到市场调查的。你们调查到的这些农
产品以后会上哪儿呢?
生:吃到肚子里去了。
生:卖到远方去了。
师:有的被吃,有的被买卖。那在卖东西时,你知道卖东西的人是怎么吆喝的吗?
生:要大声叫卖。
师:谁会吆喝,试试。
生(扯开嗓子):买柚子了,又香又甜的柚子。
生(用手作喇叭状吆喝):买黄瓜了,不新鲜不要钱。
师: 真像个小商人。想在课堂上买东西、卖东西吗?请你们“变”出一些农产品来买
卖,待会儿我们看看哪些小商人和小顾客最有礼貌?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师:同学们可真能干,又会买又会卖,还很有礼貌。希望以后在生活中也能这样做。
(四)活动结束
小结: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我们知道了家乡的农产品可真丰富啊!所以都称我们
这里是“天府之国”。以后呢,我们可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本领,让我们的家
乡变得更美,更好!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生活性和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节课前我让同学走
进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掘,用双手去记录,通过自己的实践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带
到课堂中与老师同学交流。正是在学生亲历的调查活动中,他们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调查方
法,获得了一些愉悦的情感。另一方面,我尽量在课堂上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交流、获取生
活中的发现。活动中,学生们都表现得兴趣高涨,有很多话想说、要说。
但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还有不够扎实,不够深刻的地方:在小组交流这个环节中,还
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他们的调查没得到落实,没有反馈,这样使他们觉
得有些失落,而合作交流的实效性也没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还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值得关注。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需要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总之,我会不断探索、学习,争取把品德与生活这
门课程上得更自然、更扎实些。
〖点评〗
点评一
这个主题活动,“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使教学活动充满了生动、生活的气息。
其一,回归真实的生活,在活动中感受品德的意义。本案例中,学生对周围农产品由
名称到产地、价格等的一次次用心调查,使学生能感受到这门课程不是靠说,而是在做中
获得直接经验,发展良好品质。
其二,再现生活的场景,通过设置相应的活动(如:表演、资料介绍等)让学生“回”
到特定的时空,再现生活的内容。如教师凭借农产品收获后的流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回
忆并经历“买卖的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生活场景的活动。
其三,还原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追求童真童趣。不管是在调查活动中,还是交流活
动中,都可以触摸到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和自然流露的童
点评二
通过活动案例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给予活动方法、策略的指导是及时、
有效的,当学生在调查中遇到困难、当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问题,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并给
予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报交流这样一个常见常用的教学方式中,怎样避免汇报的单一
性,怎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怎样使汇报交流者与听者互动起来,还没有引起
教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小组汇报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应是代
表小组的意见和小组共同的成果,只有代表集体成果的汇报才能促进小组真正的交流与
合作。
点评三
在“学情分析”中比较具体地描述了地区特点,并将之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和
基础,这是很好的,表现出教师开放的资源意识和课程意识。但是,还应同时分析学生对
地区的认识水平、想法,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不难看到,这方面的不足
使活动目标的适宜性和活动的发展性都受到了影响。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