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3:56:02
诚实 思品政 二年级.doc(3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诚实 〖活动目标〗   1.知道诚实是良好的道德品质,领悟到说谎害处大。   2.知道并和同学交流有关诚实的小故事。   3.能够明辨是非,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教师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 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 的情况。比如:当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时,他们只知道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似乎自 己没有任何错误;遇到自己不想做的题,干脆就不抄在作业记录本上,回家就告诉家长: “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 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虽然每个家长都会对孩子说:“犯错不 要紧,只要承认了,我们就不怪你,也不会打骂你。”可是事实上,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 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 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 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 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物质资料准备   班级中有关诚实和不诚实的事例。 〖活动时间〗   课内 1课时,课外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事例引入,初步了解“诚实”的含义   1.学生表演小品:某个学生忘记带纸巾,被值周的同学发现后正在询问他的班级和姓 名。   师:如果你是这个同学,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很着急,不想对值周的同学说自己的班级和名字。   生:我会不好意思,心想:又给班上抹黑了,我也不想说自己的班级和名字。   生:我会很难过,但是还是会说自己是哪个班的。   生:我也会很难过,但是还是会说,因为老师讲过犯了错误就要承认啊。   ……   师:你的想法跟第一、第二种想法差不多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统计人数,大约有 1/3的学生选择了这种不诚实的办法。   2.师:这个同学究竟怎样做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学生表演小品:这个学生自言自语,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对值周同学说 了一个假名,还把自己的班级说成是另一个班。   师:你赞成或者说能理解他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不赞成他的做法。他这样做是在欺骗值周同学。   生:我也不赞成,他这样做了,如果被老师知道了,他还是会受到批评的。   生:我不赞成,但是我有点理解他。他不想给班上抹黑,但是又犯了错误,所以才会 这样欺骗别人。   生:我补充。就算不想给班级抹黑,也不该欺骗别人啊。他这样做还是在给班上抹黑 啊。   ……   3.师:这样一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每个热爱班集体的同学都不想对班级产生不好的 影响。可是当自己确实犯了错误时,究竟是承认错误让班级扣分,还是隐瞒,的确很难选 择。那么,这个同学已经用隐瞒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了。我们接下去看看,这个故事又 有什么新的发展。   学生表演小品:老师知道后,请班委讨论如何教育这个同学。   师:你们能帮帮这些班委,想想该怎么跟这个同学说吗?   生:我想说,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能用那种不诚实的方法。应该承认错误。   生:我想对他说,爱班集体的话就不应该撒谎。   ……   4.师:看来,每个同学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诚实”。   教师板书:诚实。   (二)通过身边事例,体会到说谎的害处   1.师: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诚实是美德,大家都喜欢诚实的人,但当他真正面临刚才这 样两难的问题时,还是常常做不到诚实。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有没有勇气大胆地讲讲? 先讲给你的同桌听。讲的同学注意声音自然,讲得要有条理。听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听了他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分小组讲自己的经历,谈感想。   生:刚才我的同桌说他有一次摔坏了碗,却说是小猫把碗弄倒的。后来被妈妈发现了, 挨了骂。我觉得还不如一开始就承认是自己不小心的,说不定妈妈还会原谅他。   生:我的同桌有一次没有做完作业,还骗您说忘记带了,被您知道了,批评了他, 还请了家长。其实,如果他就承认自己忘了做,您可能只会提醒他,让他补上就可以了。   师:你还记得这件事啊?是啊,当时我可生气了。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刚才大胆地跟 同学讲述了自己这种经历的同学都是好样的,你们的这个行为就叫“诚实”。   ……   3.师:刚才从同学们的话中,我知道了你们不诚实之后往往会受到更严厉的批评甚至 是惩罚。想象一下,如果你身边已经有一个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诚实的同学,你对他的态度 会怎样?   生:我会不相信他的话。 生:我可能不想跟他说话,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   师:是啊,不诚实会让我们失去周围的朋友,这就是不诚实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开展诚实故事会,进一步体验说谎的害处大   师:其实,不诚实不仅会使我们失去朋友,我们还会失去更多东西。有两个小故事送 给你们,一边听一边想:他们分别失去了什么?   教师讲故事《狼来了》、《匹诺曹》。   师:发现他们失去的东西了吗?   生:《狼来了》中那个孩子失去了大家的信任,最后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生:匹诺曹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鼻子,变成了丑八怪,大家都不喜欢他。   生: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本来就不真实。再怎么撒谎鼻子也不会长长的。   师:这是个童话,跟真实的生活有些区别。   ……   师:听到他们这样的结局,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纸是包不住火的,谎言最终是会被人揭穿的。   生:经常撒谎别人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师:就算说谎话有时会带来小小的好处,有时会帮你暂时逃脱惩罚,可谎话最终是会 被人戳穿的,我们常常会因此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所以,我们最好别说慌,让诚实之花开在 我们心里。 〖教学反思〗   撒谎这个话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讲清道理容易,但要在行动中落实却很难,所 以在活动中我比较重视以下两方面: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小品设计的情节都是我班近期发生过的真实事例,再加 以提炼而形成的,学生在观看小品时很容易就和自身联系起来了,能更深地体会其中所 蕴涵的道理。   其次,在活动中尊重学生,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观看小品的过程中,当学生们 举手说他们也有这样的撒谎行为时,我没有急着去问他们为什么,而是及时鼓励,并称赞 他们勇敢、诚实。大大地消除了学生的惧怕心理,给说真话创造了条件。   但课后也有许多困惑。第一,“诚实”这个貌似简单的概念,实际上是相当深奥的, 它具有相对性、两难性等,如果深究下去,很多问题连我们成人也是难以说清的。如:关 于善意的谎言,课堂中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说谎话一定不能说,但假如一个人生了重病, 我们难道直接告诉他吗?像这类问题在课堂中出现后,是避而不谈呢,还是就此深挖下 去?第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堂上的教育往往显得非常苍白。当我问学 生生活中为什么要欺骗父母、老师时,很多学生都说,假如说了真话自己一定会挨骂甚至 挨打。虽然老师一再强调那是父母对你的爱,可是“打”真的向孩子展示了爱吗?这种辩 解显得多么牵强附会。 〖点评〗   点评一   诚实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虽然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寓言不少,但对学生来 说,这些都是“别人的事”。如果仅仅就事论事,就会变成空洞的大道理,不能真正起到 触及学生心灵的作用。为了使课题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事前有意识地收集 了学生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事例, 不论是小品还是例子都能触及学生心灵。   课堂中教师善于设置情境,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学生在表演小品时,按照 编排,在演到精彩处故意停住不再演下去,设置悬念,再让学生们将自己放进故事里, 让他们讲讲自己会怎样做。当学生们说出真话后,不急着否定他,而是让他谈出理由,进 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课堂中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东西。如:教师如何把握“度”的问题,现实生活与教育 的差距问题等。另外,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认识到虚构的童话与现实生活的区别。这是教师 在设计本课时没有想到的。所以建议以后上本课的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 情况,作比较充分的准备。   点评二   这个案例比较好地体现出品德教育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尊重低 年级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活动过程伊始,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导入,不仅表现出话 题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这一事件本身在学生生活中具有典型性、普遍性,足以引起 学生道德认知上的强烈冲突。借此所做出的道德判断又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而且, 这种道德两难问题不是教师虚拟出来的,而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生活的悉心观察、敏锐捕捉 和自身的教育智慧,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来自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的珍视及有效利用。   个别学生对《匹诺曹》故事产生了误解。其实,这一事件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思考:品 德教育怎样才算是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是不是只有在书本上的故事里面,学生才会“进 一步体会说谎的害处大”?这里,活动的形式与活动的有效性尚需斟酌。建议:打通第二 和第三个环节,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了解到的故事来体会诚实带来的快乐以及说 谎的害处。   关于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的两点困惑:第一,这类问题如果学生主动提出来了, 教师不应回避,恰恰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认识理解上的困惑。善意的谎言与不诚实是 两回事,因为前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欺骗、隐瞒或逃避责任。与之相反,如果学生自身没有 关注到这类更具体化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涉及。第二,正如教师意识到的一样,学生能够 健康快乐地成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除了 家庭教育的问题之外,有的时候学校里教师不正确的教育言行、不正确的竞赛与评比等, 都会成为学生说谎的诱因。在意识到品德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的同时,教师还需更多地 从自身做起,与家长紧密配合,努力改进教学。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