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 先修路
我市村村通公路
乡村公路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它是我国公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0年以前,我市乡村的路基本是自然形成的大车道、田间道和山区羊肠小道,均为
土路或砂石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益频繁。1978年起,市政府把修建
乡村公路列入重要工作。1983年,在老市长李瑞环同志的倡导下,连续 6年把乡村公路建
设列入改善农村人民生活十件实事之一。从发展生产、完善网络、方便生活出发,按照“民
办公助、民工建勤、自建自养”的原则,本着以干线带支线,县乡相通、乡村相连、一村一
路的思路,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四级公路标准,掀起兴建、改建乡村公路的高潮。其间,到
1985年底,实现全市 224个乡镇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到 1988年底,近郊 7区率先实现
村村通公路;到 1989年底,基本实现全市 3874个行政村通公路。截至 1989年底,全市在
册乡村公路 2781条,5303公里。其中,80%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0%为水泥路和砂石路。
乡村公路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市农村交通闭塞的状况,在方便农民出行、沟通
城乡物资交流、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稳定、
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农民称乡村公路为“幸福路”、“致富路”。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我市乡村公路建设有增无减,部分路段开始与区县
级以上公路沟通。乡村公路量与质都在不断提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先行
官”的作用。
今年,我市继续把维修 500公里乡村公路列入市政府改善农村人民生活办的十件实事
之一,天津市公路管理局进一步加大了养、管、建力度。在项目确定上,对路线长、受益村
庄多的乡村公路,对提高路网服务水平有关键意义(修一段,连一片)的乡村公路,对
影响运输能力的砂石路,对具有扶贫意义的乡村公路,都列为重点优先安排。市公路管理
局已经着手建立、完善乡村公路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区县、乡镇政府和广大村
民积极性,使我市乡村公路网络服务功能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