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能发现身边可以做的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们天性善良、热情,一般都想为大家做好事,但对哪些是好事、怎样做好事却不
太清楚。他们往往觉得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或像英雄人物那样去救人、献身才是好事,而容
易忽视身边的小事、平常事。
(二)物质资料准备
1.相关课件、好事彩练。
2.卡片、评价表。
〖活动时间〗
课堂 40分钟,课后可利用节日开一个庆祝会。课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继续开展教
育活动。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提出问题
1. 师:同学们,你们想做好事吗?
生:想。
师:同学们有这种想法非常好!小明也有这样的想法。你们看。
学生观看动画。(播放课件)
(课件内容:老师叫同学们每人做一件好事,小明就想着要做什么好事。放学回家,
小明的妈妈让他去扔垃圾,小明却说:“妈妈,我正忙着想做好事呢,别打扰我!”)
师:你们觉得小明这样说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不对,因为他没有帮妈妈扔垃圾。
生:小明光说不做,是不对的。
生:帮妈妈扔垃圾就是在做好事。
生:……
2.师:对了,就像这位同学说的。帮妈妈扔垃圾就是在做好事,做好事应该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填写卡片
1.师:现在谁来说说在哪里可以做好事呢?
生:在家里可以做好事;在学校里;在马路上、游乐园……
教师贴教具: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注:与学生卡片上的图片一致)
师:那么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所可以做哪些好事?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讨论,汇报。
师:我们先来说说在家里可以做哪些好事。
学生汇报。
师:在家里可以做很多的好事,那么在学校可以做哪些好事?
学生汇报。
师:在公共场所又可以做哪些好事?
学生汇报。
3.师:说得很好。是的,只要我们有爱心,平时多留心,就可以做很多的好事。那你
曾经做过哪些好事呢?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卡片。每人分一张。
师:好,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种地方你都做过哪些好事呢?把它写出来。
学生填表。
师:老师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填写的内容。
生:在学校里我会认真打扫卫生,擦黑板。
生:在家里我帮妈妈擦地板,洗菜。
生:在公共场所我不乱扔果皮,不吵闹。
……
4.师:刚才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做了很多好事,比书上的小朋友做
得还棒,真是了不起的好孩子。看来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
有很多很多的好事可以做。
(三)模拟场景,体验感受
1.师: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第 47页。看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事,你做过吗?
当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讨论,汇报。
师:谁来说这些好事你做过吗?
生:我自己整理书包。
师:你这样做很好,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这样妈妈不用帮你整理,就有更多的时间
去做别的事了。
生:吃饭的时候,我经常帮家里拿碗筷。
师:对,帮爸爸妈妈拿碗筷也是做好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这样就是帮爸爸妈妈的忙了。
师:对极了,你帮爸爸妈妈的忙就是做好事。在家里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
生:我为爷爷奶奶唱歌跳舞。
师:爷爷奶奶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高兴。
师:你呢?
生:也很高兴。
师:是啊,这多好啊!这多么值得我们去做啊!
生:我擦黑板。
师:你为什么要主动擦黑板呢?
生:因为老师上课就比较方便。老师走进教室就会有一个好心情。
师:你能这样做很好,老师谢谢你们。
生:我喂金鱼。
师:喂金鱼虽然是件很普通的小事,但可以看出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孩子。
生:我看到学校的水龙头在滴水,我就去把它关紧。
师:你为什么要把水龙头关紧呢?
生:这样可以节约用水。
师:是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你看到滴水的水龙头能主动关紧,
不浪费一滴水,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生:我在公共场所看到果皮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
师: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情就会很愉快,所以只要我们多伸手多弯
腰,就能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生:我扶盲人过马路。
师:你能演一演吗?
生:能。
师:需要同伴吗?你自己选。
学生表演。
师: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是什么感觉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现
在你什么都看不见了,要做事情容易吗?可想而知,盲人过马路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是
多么需要帮助啊。只要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解决了盲人的很多不便,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去
做的一件好事啊!
生:我在乘公共汽车时给一位老奶奶让过座。
师:你当时是怎样做的,能演一演吗?
师生共同表演。
师:你能说说这样是做好事吗?为什么?
生:因为老奶奶站着就很容易摔倒。
师:说得很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在做好事。
2.师:看来做好事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同学们,做
好事可以从平常事、小事做起。但有一点我们要记住,做好事时也要注意卫生和安全,懂
得保护自己。
3.师:同学们,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在我们福建泉州有这样一则真人真
事,请看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录像中事迹的内容:在泉州惠安县螺城镇,有一个名叫阿英的阿姨,
十五岁开始照顾一位常年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并且三十多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守在老
人的床边,喂汤、喂饭,悉心的呵护。她用她那颗炽热的心温暖着老人,尽管自己的家庭
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但为了治好老人的病,到现在还欠下四万多元的债。在她快要临产的
时候,她向这位老人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保佑她的孩子在晚上出生,而不要在白天出
生。因为这样白天才能继续照顾老人。她与老人结下了不是母女、胜是母女的深厚感情。)
当学生看完这段录像后,自发地鼓起掌来。有的学生的眼睛还是湿润的。
师: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阿英阿姨真伟大。
生:阿英阿姨能坚持照顾一位老人,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很感动,因为阿英阿姨从十五岁就开始照顾这样一位老人,献出了美好的青
春。
生:……
师: 是啊,同学们,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阿英阿姨从十五岁开始,
三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一位孤寡老人。你可能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当你把一
颗已经剥好的糖果放在他的枕头边,她都无法自己送入口中。可想而之,阿英阿姨照顾这
样一位老人,是多么艰难。这不但需要爱心,更需要的是恒心。
(四)动手实践,加深体验
1.师:现在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每个人就在教室里做一件好事,好吗?
师生共同做好事。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做了什么好事?
生:我刚才帮××同学系红领巾。
生:我刚才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
生:我刚才把地上的粉笔捡到粉笔盒里。
生:……
2.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才一会儿功夫就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你们瞧,桌上的书
整齐了,地上的纸屑不见了,粉笔也“回家”了,扫把也“站起来”了。同学们说说做好
事难吗?现在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是的,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地坚
持做好事,每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的。最后,请大家念一念这首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拍二,我拍二,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你拍三,我拍三,学校的事情争着做。
你拍四,我拍四,社区的事情主动做。
你拍五,我拍五,身边的小事来做起。
你也做,我也做,大家一起坚持做。
(五)拓展延伸,好事彩练
师:是啊!你也做,我也做,身边的小事坚持做。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
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都来做好事,然后把每一件好事都写在彩条
上,串成一条彩练。(教师出示彩练)一段时间后,大家一起开个做好事的庆祝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做好事的评价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一评。
〖教学反思〗
1.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
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
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在本节课中我针对现在学生娇气重、不关心别人等特点,首先创设
情境,观赏动画,引发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 ,初步感悟做好事应该“从
身边的小事做起”。接着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认
识到“好事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填写卡片,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课堂,进一步感受到
平常事、小小事就是好事,并达成共识“做好事并不难”。这样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学
生在活动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认识、体验和感悟,发
展个性品质,提高人文素养,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2.创设“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讨论与模拟,体验做好事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
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并通过观看一则真人真事的录像,进一步感受到:做好事贵在
有爱心,贵在持之以恒。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入境”、“体情”,增强了学生的
主体意识。通过创设情境,现场做好事,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以做促学,加深感受:做好
事所带来的愉悦感。进而通过朗读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们理解了好事处处有,好事时时
在。活动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了民
主、宽松、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教学中的不足。本节课由于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未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实践,
学会一些做好事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安全、卫生等教育。
〖点评〗
点评一
本节活动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活动性及开放性,符合低年级学
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
之中。教师能从小处着眼,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学习体验,并注意课堂的
生成性,进行适时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充分展示学生亲身体验和教为学服务的过程。课堂上始终以教
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主线,始终处在一种民主平等,自由自在,情意浓浓的气氛
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成长。
点评二
“好事彩练”的设计说明教师注意到了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要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但是在学生以往做好事的经历中,曾遇到哪些麻烦
和阻力,有什么样的困难,还需要什么帮助,对这些具体行为的指导尚嫌不足。
点评三
教师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不宜作为
一个活动的目标。
“学情分析”太一般化,看不出学生在做好事方面的认识水平、想法、行为等。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还需要增强适宜性、实效性。如阿英阿姨的事迹虽好,但是离学生
的实际太远,难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再如,在活动(四)中,教师让“每个人就在教室
里做一件好事”,这容易造成为做好事而做好事的效果。就算当时能够让“地上的纸屑不
见了,粉笔也‘回家’了,扫把也‘站起来’了”,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事实上,
在前三个活动很热闹地讲做好事的时候,有谁去捡起地上的纸屑和粉笔,去扶起倒下的
扫把呢?又有什么措施能让学生真正坚持下去做这些小事呢?因此,活动如何避免形式
化、表面化,是一个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