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协
作意识,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必须建立合作学习的教育观
我们知道,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倡导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
现代教育倡导的“学生中心论”都存在缺陷,它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观。而
合作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应该是各种动态因素
之间的统一体”。合作学习的教育观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①师师合作观。要求教学同一
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进行共同的切磋,
实行集体备课。②生生合作观。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发展等方面存
在重大差异,所以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以期收到学生间相互弥补的效果。
③师生合作观。即教师作为学习小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上面三种合作观中,
“生生合作观”是最主要的,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为教学中
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观念的变革是行动的先导,教学中,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建立起
“生生合作观”,就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
思考,就会从他们的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帮助,思维也就会随之展开。因此,作为
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二、必须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下的个体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布置、学生做;提问也多是“一问一答”式。这样的教学,
虽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共同掌握知识,但学生之间的交
往极少,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是针对个体学习和竞
争学习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合作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即
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的高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
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
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
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获得成
功的机会。既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选择合作
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三、必须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下列情境:
1、创设合作讨论的情境
课堂上学生往往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进行争论,从而使大家的
认识更全面,问题解决得更彻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讨论的作用,留给学生充分
的讨论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种讨论形式。有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可采取全班集体讨论的形式,学生观察例 1、例 2中的表,教师
提问:①表中有哪两种量?②观察这两种量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全班同学你一
言,我一语,有些同学说得不全面,观察无顺序。教师再耐心引导学生从左往右或从右往
左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师生之间在平等谈话、讨论气氛中,总结出成
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学生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感受到“发现”带来的欢乐。在教学
反比例的意义时,则可直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着教师拟定的提纲,在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有序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充分发表自
己的意见。最后,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意见或结果,
经过全班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间共同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意
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加
强指导,及时调控,不能放任自流。
2、创设合作操作的情境
小学数学操作的内容比较多,让学生多进行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他
们的合作精神,达到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要求
学生用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由于课桌面的面积较大,
而每个学生手中的 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的数量有限,就需要同座或四人小组共同完成测
量任务,发挥同座或四人小组的集体智慧,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寻找出最简单的测量方
法:沿着课桌的长边和宽边分别摆一排,再用乘法求积。教学“实际测量”时,教师要求
学生分组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同样需要三名以上的学生用标杆、卷尺或测绳等
测量工具合作完成。学生在这样的操作中,可以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锻炼与他人
合作的能力。
3、创设合作竞赛的情境
课堂上穿插一些合作参与的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计算课中可采用开火车、夺红旗等形式,要求按座位顺
序每人计算一道题,若前面的同学计算错误,后面的同学可以帮助订正,在相同的时间
内看哪组算得又快又对。数学竞赛可采用队际赛形式,即同年级每班派出 3个人、按照班次
组成若干个小队,要求每队依靠 3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8道或 10道题,成绩最好,花时最
少的为优胜队。3个人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完成竞赛任务:一是 3个人一起讨论,讨论一题
做一题;二是由组长根据各人的特长来分配题目,遇到困难再集体讨论,互相检验;三
是队员先看题目,各人自报有把握的题目,在解题中互相帮助,互相检验;四是按顺序
每人做一题,前一人做错或不会做,后一个人可以帮助改正或做完。学生经常参加这样的
活动,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就会大大地加强。1996年,我市三名学生作为湖北省农村队参
加了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总决赛,获得接力赛金杯,正是这种合
作精神的体现。
实践证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课堂
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