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变化规律
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特点等的不同,以及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使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也随之
变化。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在地球表面有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化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地形、
坡向;时间变化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
纬度变化:光照强度在赤道最大;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变低,光照强度相应
减弱。
海拔变化:光照强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因为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
稀薄。
坡向和坡度变化: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太阳的位置偏南,因此,南坡所接受的光照要
比平地多;反之,北坡就比较少。
时间变化:在一年中以夏天光照最强,冬季最弱;就一天而言,中午光照最强,早
晚最
(2)光谱成分
由于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具有选择性,所以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不
仅辐射强度减弱,而且光谱成分及光质也发生了变化。随太阳高度升高,紫外线和可见光
所占比例随之增大;反之,高度变小,长波光比例增加。在空间变化上,低纬度处短波光
多,高纬度长光波多;同时,随海拔升高短光波随之增多。在时间变化上,夏季短光波多,
冬季长光波多;中午短光波多,早晚长光波多。
(3)光照长度
日照长度随纬度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周期性变化。纬度越低,最长日和最短日光照差距
越小,如赤道地区分别都是 12小时;随着纬度的增加,最长日和最短日的差距越来越大,
即纬度越高日照长短的变化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