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19:30
家里的文明礼貌 思品政 三年级.doc(2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家里的文明礼貌 〖学生实态〗   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做得远远不如在学校好。学校有具体的要求 和讲文明礼貌的大环境,因此学生比较自觉;但是在家里,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要求 和环境,学生自己甚至他们的家长都普遍认为家里是“自在、自由”的地方,而且由于学 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往往是喜爱多于管教,顺应多于要求,溺 爱多于教育,甚至有些学生在家里俨然被娇惯成“小皇帝”,他们目无尊长,更谈不到 良好的文明礼貌的养成了。他们往往认为,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 学生在家里和在外面不完全一致的表现,甚至形成双重人格,因此,居家文明礼貌教育 对于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纠正学生的认知,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 貌行为,从各自的家庭生活做起,是本课题学习的重点。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围绕“家里的文明礼貌”这个中心,呈现了许多学生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 的细节,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并思考究 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家里的文明礼貌”。“在家里”这样一个定位,充 分考虑了每个人的文明礼貌应该从家里做起,从身边做起,利用并提升了学生的原有认 知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形成全新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教师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 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象的结论。   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的行为表 现。   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么不同。   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   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 明公约》。 〖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 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 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 A,B选项的人数。 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 16人,选 B的有 24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 A和选 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 A和选 B的同 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 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 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 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 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师:选A或选 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 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 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 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 兴和舒适,觉得选 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 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 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 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 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 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 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 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 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生:温暖的家庭从文明礼貌做起。   ……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 “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 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 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 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 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 同创设的。 〖反思〗   学生在给出的四个情景中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类型的答案,而且人数不相上下, 从而引出了两种观点:“家里是要彻底放松”和“家里要注意文明礼貌”,学生由此开 展了一场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我播放了几个采访学生父母的片段。听着自己的父母 说出的一些真实感受,从学生眼中可以看出,这些话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这样就通过情 感体验来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注意和不注意文明 礼貌时家人的不同反应,他们果然想起了很多情景:自己和爸爸先吃饭时,妈妈的埋怨; 回家甜甜地叫妈妈时,妈妈笑在脸上、喜在心头的情景等。最后让学生概括家庭文明礼貌 的好处并设计《家庭文明公约》,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很扎实,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了“家 里的文明礼貌让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而设计《家庭文明公约》也变得水到渠成了。在整堂 课的设计中,从调查统计到思考辩论,从情感体验到总结设计,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主 体地位,始终在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堂气氛热烈而充满情感。   在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的情况下,我采取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引入教学活 动的独特方式,而不是单纯说教,因此学生将真实的心理活动和观点表达了出来,取得 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在体验这一环节中得到了转变。此外,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学生反映家长有很多不文明礼貌的习惯令他们反感,如家长出门不打招呼、随便翻看他们 的东西等,学生提出在家里也要讲文明礼貌和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充分表 现出了他们的维权意识,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享有民主和公平,这是学生们在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念上的深刻变化。本课的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又回馈于学生的生活,得到了家长 的称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评析〗   教师在本课教学活动开展前的调查研究部分做得很扎实。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 调查统计到思考辩论、从情感体验到总结设计,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 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了以问题调查导入的独特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对学 生进行说教,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学生真实的心理活动和观点呈现出来,特别是把设 计《家庭文明公约》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本课教学中的精彩一笔。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