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合作》教学设计说明
《让我们学会合作》是由北师大主编的《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我们
的班集体》中的第三个主题。落实的是课程标准中“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
合作,分享快乐。”的有关内容。从新课程的要求出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儿童的现实
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这节课设计的整体思
路是从儿童已有的社会认识和经验出发,把儿童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种种
方式凸现出来,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通
过反思、体验和感悟,了解合作的方法,并且用这样的方法去指导自己的生活。
根据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在课前设计了“合作贴画”的比赛活动,
这既是一次生动的学情调查,了解了儿童现有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教学能与
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衔接起来,避免教学中的”零起点“现象,另
一方面也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与人合作的机会,丰富了他们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使今天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对于学生生活的引导,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
生硬的灌输。而课堂上的再次比赛,则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反思自我,超越自我的
机会,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真正把课堂上提升的认识和习得
的能力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
活的核心思想。
2、 教师要学会利用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全新
课题。这节课我力求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走进新课程的教师是课程资源
的重要鉴别者、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首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
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因此,在课前调查中,教材中呈现的
合作活动“捏熊猫”, 我认为不能充分的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改用了合作
性体现的更强的活动”合作贴画”。 同时,我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合作的认
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不仅是愉快的,有时还意味着作出牺牲,从深度上对课
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创造。
更重要的是,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不是按照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来进行的,而
完全是从儿童认识合作、了解合作、学会合作所要经历的自我建构过程来设计的
为了引起儿童对合作这一问题的关注,,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我从众
多的合作游戏中采用了一个合作的经典游戏“五人拉小球”,并且用讲故事的
形式为他们创设情景,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引导学
生反思,使他们自己从游戏中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想要进一步了解合作、学会
合作。再通过儿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生活场景,激活儿童的相关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人合作,课前和课堂上的两次合作贴画比赛,实际上是
把学生的生活作为一种资源引入了课堂,对学生自主建构起对合作的认识起到
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因此,这节课让我深深认识到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只要我
们有这样的决心和智慧,就能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
3、 教学要立足课堂,开放课堂,延伸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学的目的就是
为了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往往是割裂的 。这样的教学是死的,它无法
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堂课的设计我力图将生活与课堂
打通,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则是为了指导学生的生活。所以,我在
课前组织“合作贴画”的比赛,课堂上通过录象再现学生原生态的生活,引导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表现中发现问题,反思自我,帮助他们提升认识,课堂上再
次组织比赛,为他们创造机会超越自我,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带
着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喜悦走出课堂,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乐于
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这样的教学是向学生的生活中开放的,在课堂上,通
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种种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和整合,这
样的教育意义被凸现出来,变的更加清晰,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
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江滨实验小学 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