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育目标:
1、 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树立并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育准备:
1、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用的深色布,穿拉链的校服等。
教育活动及过程:
1、课前游戏:蒙眼活动。
2、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刚才,哪些人参加了游戏,请你说说蒙上眼睛感觉,好吗?
3、 如果把的眼睛你蒙一天,行吗?蒙一年呢?
4、 是啊,失去了眼睛,多不方便呀,可是,有些人就整天生活在黑
暗里,那就是——盲人。你见过盲人吗?
5、 其实,盲人只是残疾人中的一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 6000多万
残疾人。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
6、 残疾人就是身体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譬如说盲人、聋哑人、弱智等
你见过哪些残疾人?
7、 虽然我们都见过残疾人,但不一定了解他们,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
8、 出示课题。
3、故事介绍。
1、以前,老师请大家走向社会,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了一些残疾人的生活、
工作,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某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你
见过这样的人吗 ?(录象:残疾人修鞋。)
2、学生介绍2-3名。
3、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残疾朋友,想认识他吗?出示乙武洋匡的图片,听
他的故事。
4、同学们,画面上的洋匡坐在轮椅,面带微笑,可是,在上小学时,为了锻炼
身体,洋匡不再乘坐轮椅,你能猜猜他是靠什么行走吗?是啊,靠残腿和屁股
在校园里行走。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在夏日炎炎的夏季,乙武洋匡咬着牙,忍着
肉体和地面摩擦产生的巨痛,用 残腿,靠屁股艰难地挪动身体。
5、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6、啊,多么伟大的人啊,让我们全体起立,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齐读乙
武洋匡在《五体不满足》中对着整个世界宣告的话:“我是残疾人,但我的
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a) 其实像乙武洋匡这样坚强勇敢、奋力拼搏的人有许多,请看。
b) 图片展示成洁、桑兰,作简介。
c) 浙江孔黎翔的无臂篆刻、安徽赵靖的口书、福建盲人沈冰山,聋哑姑
娘的舞蹈。
7、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的精彩画面。
8、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相机点击,并体验活动。
9、体验活动。
四、讨论体验。
1、是啊,这些生活的强者,凭着超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个困
难,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歌曲。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
的困难到底有多少,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2、交流。
(1)手臂残疾:
请6位同学上台体验: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
拉链重新拉上。说说你的感觉。看来失去一只手,穿衣很不方便,可是成洁
乙武洋匡呢?
(2)聋哑:最近老师学了一句哑语,请大家看好。你懂我的意思吗?看来
聋哑人真的很痛苦,打了手语却很少有人理解。老师刚才说的话就是:(如
果你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要不,大家一起来跟我学。
五、记录感受。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世界重新认识
残疾人。最后,请大家把自己体验残疾人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2、播放音乐,写感受。
3、读感受。
六、激情导行:
1、的确,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
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
2、课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里有一些同学曾经帮助过残疾人,接下来我想
请他们介绍一下,好吗?
3、谢谢你们,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富有爱心的好孩子。(教师贴爱心章)
4、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如果你遇到残疾人,你有什么打算?
5、社会和谐,互相关爱,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
6、同学们,残疾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轻松地学习、生活、工
作,但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和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我们乍浦
小学三(1)班的每一位热心的小朋友都能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就像这首歌中
所唱的一样。《爱的奉献》结束。
七、布置作业 :
调查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及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做
法。
课后反思:
当课程改革有研究进入到学校实践是,新课程必须由教师通过一节节课、一
次次活动来表达。残疾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是因为他们受生
活空间的狭小和交际能力的有限所限制的。在短短的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
何让学生形成对残疾人的尊敬、理解、友爱的情感,学会关心,学会爱,树立愿
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是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中考虑的重点。围饶这些目标,我
做了以下设计:
1、体验活动贯串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为了让学生获得残疾人的
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生活中的不便,课前我设计了蒙上双眼的游戏,在学生无
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盲人的生活,随后又在学生们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是故事
时,设计了用嘴写字的活动,体验了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写出苍尽有力的毛笔字
的超额付出,而在第三个环节讨论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后,又进行了单手穿衣、
学哑语活动。我想:通过活动学生一定会获得真实的感受。
2、教科书中图例的选用和教材空白的填补
新教科书以图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内容。教科书中我着重选择乙武
洋匡的故事,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也打心底佩服他坚强的意志
乐观的态度。所以,我又亲自讲述乙武洋匡的感人故事。用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形
象去感染、教育学生。而成洁、桑兰则做简单的介绍。
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
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聋哑姑娘的舞蹈、断臂青
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
得以拓展。
三、以情动情,教学相长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不断的师生交互的理解中重新认识,
在看到学生道德面貌发生变化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
共学哑语这一环节,强调学生参与,保证主体地位。
情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充
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在记录感受的时候,在课堂的结尾,
我充分利用了音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心灵感受,感受残疾人的奋发向上,顽
强拼搏,感受社会和谐,互相关爱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