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44:18
与德育相结合,用“绿色”思想培养人 思品政 三年级.doc(2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与德育相结合,用“绿色”思想培养人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强化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建立科学的环境价值 观,初步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生活与活动。发挥学校德育的 整体教育功能,利用“科技之窗”、“先锋”墙刊、各班黑板报、“希望之声”广播、 班团队主题教育活动等教育载体的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明确“自然是一个有机 整体,人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打破“人类活动是为主宰和统治自然,无 限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认识到“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会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的破坏”。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道德。在国情教育中,注意 唤起学生对环境危机的忧患,树立“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例如,让学生讨论 “98特大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不按规律办事,违背生态规律, 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报复。经过劳动教育的同学们在《劳动教育简报》上写道: “校园劳动使我亲身感受到校园保洁的重要和辛苦,也为我们能亲手保持校园卫生、 秩序而感到骄傲”,“现在校内焕然一新,花草得到呵护,校园干净整洁。我深感 校园美化来之不易。今天我成了校园美容师,今后也一定会让它更加容光焕发”。 2、利用班会课进行环境教育。班会课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和渗透环境教育。其目的: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 为;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如:主题班 会《兰颂》,通过“画兰”、“说兰”、“颂兰”等环节,萌发“爱兰”,以致于热爱 大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又如,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等以及“土地法”、 “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实施纪念日,召开主题班会,学习 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环保的法律意识,依法保护环境,勇于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行 为。 3、自觉保护环境和积极参与环境活动,并用以影响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保护 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参与不仅可以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还可发挥其特有 的社会行为功能。因此,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结 合艰苦朴素教育,引导学生爱惜资源,养成勤俭节约,利旧利废的良好习惯;结合 劳动教育,开展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班级、清理杂草等劳动;结合“五讲四美、文明 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克服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 “创卫”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除“四害”,清洁环境劳动等。家长的支持与积极配 合是开展环保教育的有力保证。我们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将 环保行为带入家庭,与家庭成员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色活动:学生 向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讲环保、宣传环保知识;举行家庭绿色行动,包括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节约用煤气、减少垃圾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利用、选用绿色食品、坚持 绿色消费,使用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降低生活娱 乐的噪声等,清洁一方净土,保护一个小区的绿化和清洁工作,对破坏环保的行为 进行劝阻和教育等,使每个学生家庭、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更符合环境保护 的要求。 4、培养强烈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立志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环境 意识是反映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保护环境需要从 “我”做起,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多年来,我校有许多学生报考 与环保有关的院校,投身于环保事业。1999年4月,从事空气除尘净化工作的我校 校友游卫东为环保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游卫东烈士就是我们的楷模。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