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录》教学活动及指导
(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日常购物的主要内容和场所。
2、体验家庭日常消费与自己的直接联系,增进对家庭的情感和责任感。
3、初步尝试学习制作购物统计图。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14~116页。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教科书第62页的“小文的记录”的样式,填写“我的记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欣赏教科书第60~61页的单元插图,告诉学生所有
这些都是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
2、全班交流。可以从检查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开始。“上次课结束的时候,老师给
同学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并填写‘我的记录’。现在,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请几个自愿的学生谈谈和爸爸、妈妈购物的情况,
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插话帮助学生讲清购物的时间,商店的种类,物品的种类、数量、
价格等。然后,请几个自愿的学生宣读一下自己填写的“我的记录”。
3、学习统计方法。“每个同学都认真填写了‘我的记录’,从这么多的记录中,我们
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过,直接把这些记录放在一起,可能什么也看不出来,因为
记录的内容太丰富了。要想在许许多多的记录内容中发现什么,需要用一种方法,这就是
统计。”(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统计”二字)“同学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在其他
课上学过统计吗?”(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统计坐标,并与学生讨论。“同学们看一看教科书上小文的统计图,
图中有一条横线,上面写的是什么?(买的各种东西)还有一条竖线,上面写的是什么?
(所买东西的数量)小文用这个图把一周内家里购物的情况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同学
们看一看,从小文的统计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些什么?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自由发
言。(小文家在一周里买的最多的东西是食物,青菜、肉和鱼买得多,衣服买得少……)
4、实际运用统计图(实物统计图的学习)。“今天,我们也来做个统计,每个同学利
用自己完成的‘我的记录’,制作一个自己家里一周购物的统计图。”教师向学生进一步
强调,横轴上写出所购物品的名称,纵轴上标出说明数量的数字。
让每个学生制作自己的统计图。教师巡回检查,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我家一周的购物统计”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并基本正确。教师要向学生
明确,即使自己只记录了两三天的,也可以制作统计图。
2、提示学生纵轴上每一个数字的单位可以自己确定,如一个、一斤(500克)、一
包等。
〖家庭作业〗
1、继续制作并完成统计图。
2、把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拿给家长看,并请他们提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记录和统计进行鼓励性评价。
〖评价建议〗
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完成“我家一周的购物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