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的统计》教学活动及指导
(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简单的统计图。
2、知道制作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3、提高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19~120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每个同学在上次课上都制作了自己家里一周的购物统计图,现在,我们先
请几个同学展示一下他们的统计图。”请几个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购物统计图。
2、学习制作柱状统计图。“今天,我们要进行更复杂也更有趣的统计。在教科书上,
小文和她的同学们进行了小组统计,我们今天也来进行小组统计活动。为了做好小组统计,
我们先一起来进行讨论。”
“同学们先看一看,小文小组的统计图和乐乐自己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这两张统计
图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乐乐自己的统计图告诉我们他家在一周都买了什么物品,
各种物品买了多少。小文小组的统计图告诉我们,小文小组的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商店,去
哪种商店的次数最多、哪种最少。)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小文小组的统计图告
诉了我们不同的事情?”(横轴上的内容变化了,在乐乐的统计图中,横轴上写的是各
种物品的名称;在小组的统计图中,横轴上写的是各种商店的名称)教师总结:“看来,
统计图中横轴上的内容是可以变化的,而纵轴上总是表示数量,所以,在横轴上写出不
同的内容,就可以说明不同的事情。”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制作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完
成后仔细研究一下,看一看从中能够发现什么。得出你们的结论,我们将在全班进行交
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小组统计图。提示学生,可以自己决定统计什么,
是买东西的种类和次数,还是去买东西的购物场所的种类和次数,或者是所买各种物品
的价格、到达购物地点的方式(步行、搭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乘自家汽车等)。提醒各个
小组参考教科书上小文小组的统计步骤,在完成统计后,看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教师巡
视并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4、全班交流。(统计了什么?从统计中发现了什么?)
5、教师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下面的几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与商店有关的内容,
请同学们利用放学或周末的时间,再去商店看一看,要仔细观察,并且动脑筋想一想。”
〖给教师的建议〗
1、在教科书上小文小组的统计图中,有半件衣服或半棵白菜的表示方法,其含义是
想说明,有的衣物类,如毛巾、袜子等较小,按数量算还不能和“一件衣服”等量,所以
用“半件”表示;买菜一般按“公斤”或“500克”计算,但常常会买“半斤”(2
50克)或几两,所以用半棵白菜表示。对此种表示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
2、为保证完成小组统计图,建议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3、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制作小组统计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不必过高地要求
学生。只要他们能够理解横轴和纵轴的意义,并能够基本正确地使用即可。
4、如果有的小组选择了用纵轴表示价格、用横轴表示到达购物地点的方式等比较新颖
的统计内容,教师除鼓励外,要给予特别帮助,并在交流时向全班做介绍,以扩展学生
对于统计的认识。
5、学生容易只注意到统计本身,教师要及时提醒和启发他们对统计结果进行观察和
思考,并告诉他们这才是交流和发表的重点。
〖评价建议〗
观察制作小组统计图时学生的参与及合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