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45:58
热闹的集市 思品政 三年级.doc(71.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伴你教品德与社会]热闹的集市 〖学生实态〗 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反映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清水县城虽然没有繁华的商业 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集市贸易、城乡物资交流也异常活跃。五花八门的 市场和形形色色的购物场所为学生了解集市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并了解 集市的特点,课前我在全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你生活的社区有哪类购物场所 大部分学生家附近是便民小店、综合市场 2、你经常光顾哪些购物店 大部分学生经常去的地方是市场、文具店、书 店 3、你希望自己的社区有哪类购物场所 大部分学生的希望是在住家附近开办文具店、 书店、玩具店 4、你对家乡传统的集市贸易有什么了解 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集市的地域特征及商品的流通情况不大了解,尤其是对集市与人 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之间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 〖教科书分析〗   本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将学生的目光从家庭、学校、社区拓展到范围更大的社 会生活层面,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庭日常购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 和思考一些社会生活问题。在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家庭的购物状况、制作购物统计图,初 步体会到家庭日常消费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直接联系以后了解购物场所,能够进一步激发 学生探究商业活动的兴趣。《繁忙的商业街》《方便的超市》这两个课题的内容可以帮助农村 学生拓展视野,学生可以借助教科书,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和了解这些商业 场所的特点;《热闹的集市》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开发地域课程 资源切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集市的繁荣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学习下一个课题 《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做好了铺垫。在教学中,课前要组织学生观察和体验,利用图片、 录像、录音弹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上选择在县传统物资交流会召开之时进行教 学,学生可以亲临其境感受集市上商品流通、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鲜活而真实的学习内 容、恰当而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一定会有助于突出教科书的重点,突破难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县城中心的综合市场,以及部分商店、小超市,观察买卖双方交易的 特点。   2、搜集或向父母、身边的人调查了解县物资交流大会的有关情况,请家长带领参观、 调查县物资交流大会的交易情况,了解商品流通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集市贸易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商业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集市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2、能够判断购物场所的种类及分布的合理性。   3、了解家乡集市的特点,对比集市与商业街有什么不同。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图片切入―文本交流―调查探究―梳理升华。   1、图片导入,探究家乡集市的特点。   2、阅读教科书,了解不同地区商业活动的特点。   3、家长参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内容形成有效的互动。   4、畅谈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实施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查阅信息资料袋中有关集市方面的资料,相互交流。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图片或资料向全班展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展示图片一:家乡骡马集市一角。   师:据乾隆《清水县志》记载:秦亭、上郅一带草场广阔,森林茂密,是西周初年秦非 子为周王室牧马的天然牧场。解放以后,全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不断引进、交流优良畜 种和推广先进养殖方法,大家畜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夏秋两季物资交流大会,牲畜市场 每天参与交易的客商有 1??5万多人,上市牲畜达到 1万多头。   展示图片二:清水县农历四月二十八日集市的一角。   师:据民国《清水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二十 八日至五月初七日,民间有给城隍爷过寿诞的习俗。在这段时间里,举行秦剧、木偶、马戏、 社火等文艺演出和商品贸易活动,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闻名西北的清水县夏季物资 交流大会,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集市上商贾云集,各类物资琳琅满目。   3、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课题。   (二)文本交流   学生阅读教科书,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可以明白三点:   1、集市的地域特征。   2、家乡集市的悠久历史。   3、集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并理解教科书上图片下面的文字,如“假日的集市像 彩带”“买得放心”“卖得开心”等,用饱含温情的文字和图片上人物的表情来感染学 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查探究   调查探究购物场所随着时代和地域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巨大变化。   1、小组探究。   (1)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选记录员。   (2)发放市场情况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调查和查阅的资料填写。   (3)交流并汇总成为一份全班的比较完整的调查表。 (4)小结。   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家乡的集市从无到有,从散集到有 固定的摊点、固定的市场,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家乡最热闹的集市还要属历史 悠久的夏秋两季的物资交流大会。   2、请市场中心办的管理人员介绍今年物资交流大会的客商情况及成交额。 (1) 管理人员介绍:   (2)讨论:前面介绍的家乡集市的历史和现在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补充资料: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人们只能到国营百货商店、农副产品商店、 农村供销社去买东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一般也不经过集市买卖,所以没有出现现在 这样繁忙的商业街和热闹的集市。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到户,农户 生产的农副产品多了,就要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样就促进了集市贸易的繁荣。 据《清水县志》记载和从永清堡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物的考证得知,距今 5000多年以 前,清水地区就已经有了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大分工。主要手工业产品有铜制品、 骨制品、革制品,还有木制品、丝织品、纺织品等。从那时起,清水地区就有了商品交换活 动,交换石、陶、骨制的生产、生活用品,是清水市场的雏形。随着岁月的流逝,集市发展 起起落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集市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 水的农村集市贸易得到了完全的恢复和全面的发展。   据《宋史》记载,从隋唐、宋以来,清水地区就有许多群众从事山货编制,全县民 间所做的木、竹、藤制品,远销到长安、开封、河西、新疆等地。20世纪 50年代,陕、川、新、 宁及甘肃大多数县、市,常年派采购员到清水地区驻扎,采购工农业生产的必需品。   3、学生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家里在物资交流大会上的购物情况,并通过自己的感受,谈 论物资交流大会这个热闹的集市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四)梳理升华   梳理学习的内容,升华学生的情感。   1、说一说了解了家乡集市后的感想。   生:家乡集市悠久的历史让我骄傲,我相信家乡人民的生活会像热闹的集市一 样红红火火。   生:我希望家乡的集市越来越热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生:我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明日的清水插上腾飞的翅膀!   生:家乡热闹的集市就像一幅五彩的画卷,卖者欢心,买者称心。   生:家乡漫山遍野都是中药材,我以后要像李时珍一样研究开发中药材,让它 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生:我要开发家乡的水果资源,让它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师:好,我们应该有探究商业活动的兴趣。家乡的集市从无到有,从单调到热闹, 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家乡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生:家乡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师:同学们,如果说家乡的集市像一幅画卷的话,生活在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是 画家,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家乡的明天描绘更美丽的画卷吧!   2、播放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让学生感受幸福生活的节奏。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