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
“小康”从向往到现实已经伴随人们度过了几个春秋!几个春秋的付出也让
宁国这座山城从“沉静中”沸腾起来!孔子曾经说过:“庶”到“富”,也就
是通过发展生产让老百姓具备一定的物质文明;再由“富”到“教”,也就是
通过发展教育,建设必要的精神文明。”孔子认为,如果能做到“富”到“教”
这两点,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了。
我的家乡在宁国。昔日的宁国,群山中的小城,交通靠走,运输靠扛,日出
而做,日落而息,过着穷困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宁国原来只有泥泞的小道,
人们住房破旧,东倒西歪是茅房随处可见。生活行为根本谈不上“习惯”这个词
随地吐痰就不用说了,家禽的粪便和香蕉皮到处都是,一见就让人恶心!学校
的教室小的只能坐下 20人,还又黑又暗。操场就是一片空地,学生只能接受最
原始的教育——“模仿”。小路两旁没有灯,一到夜晚,一片漆黑。
现在,宁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小道,已成了 宽阔的马路,不
用说了,加上“绿色长廊”是如此显眼,绘人一种“两行白鹭上青天”的感觉。
昔日的草棚不见了,袅袅炊烟消失了,一座座大厦破场而出,把宁国装点的分
外妖娆。正因此,人们的行为习惯也不断提高,看不到香蕉皮了。
记得有一次,奶奶来我家玩。我觉得没什么好玩的,就带奶奶出去玩。话音
刚落,奶奶马上说:“不行,不行,我年龄大了,要再踩到香蕉皮怎么办?听
了奶奶的一番话,我哈哈大笑起来,说:“您担心什么,现在人们的行为举止
不断提高,看不到这种现象了,人们都在忙着奔小康呢!”
还有一次,姑姑送我上学。刚走到校门前,姑姑就不由地惊叹起来,说:
“这么大的教学楼,操场那么美丽,跟原来学校相比,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进了教室,姑姑一看,电脑、电视、饮水机、电话、监控器样样具全,桌椅摆放的
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回到家,姑姑说:“你们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回想过去,会发现宁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少年朋友们,全面的小康社会
的蓝图已经绘出,进军的号角也已经吹响,一路上有你、有我,让大家一起努力
用知识和才能为我们添上有力的翅膀,去拥抱幸福美好的未来。展望未来,“小
康”一词将成为过去时,因为富裕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