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缺不缺水?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西北是一片干渴的土地,是连绵不断的沙漠和黄土
高原上一
道道干裂的塬,是居延海背井离乡的“生态难民”,是人们翻山越岭运回来的
一桶桶浊
黄的“口粮水”。缺水似乎成了困扰西北发展乃至生存的一大难题。
但这仅仅是我们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
祜日前
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目前西北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现象,但西
北地区的
缺水不是资源型缺水,而是工程型和管理型缺水。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的根本
出路应立足于本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上,只要完善必要的水利引蓄工程,
合理调
节水资源余缺,至少 30年内,西北地区现有的水资源量将能够满足该地区经济
发展的需
要。
对于中国的西北,张宗祜院士划定的是一个与行政区划并不完全吻合的区
域:新
疆、青海、甘肃、宁夏 4省区的全部,陕西省秦岭以北的关中、岭北地区以及内蒙古
的阿
拉善盟、伊克昭盟、乌海和河套平原等地区,因为在这些区域内水资源的状况比
较相
似,这片占了国土面积 35%的地域才是真正水资源意义上的西北。
西北地区究竟缺不缺水?在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后,张宗
祜院士说,西北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 2412立方米/年,高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
而据联
合国的有关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大于 1700立方米/年的即为富水国。西北地区多年
平均可
利用的水资源量大约为 1391亿立方米/年左右,高于区域内年度用水总量。预测到
2010年
和 2030年,除宁夏和陕西的关中、岭北地区外,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水资源量足
以满足其
用水需求,即使在宁夏、陕西的缺水地区,农业灌溉方面仍有很大的节水潜力,
水资源
短缺也并非完全不能解决。
但是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管理,供水工
程体系
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较低。张宗祜建议,应对西北地区
的水资
源进行科学管理、全面规划,建立起西北境内各流域的统一调配机制,协调不同
部门、
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目前,西北地区利用的水量中大约有 90%用于农业灌溉用水,但粗放的灌
溉方式使
得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很低,利用水平要比国外落后了 30年,因此,农业节水的
潜力很
大,在西北地区亟须建立起高效节水农业体系,这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环
节。
张宗祜院士指出,在西北的水资源利用中,必须考虑其投入和产出的效益,以
水的投
入产出值来定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而西北地区今后的
经济发
展也不应再更多地扩大灌溉耕地面积,不宜再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和农业项目,
以减少
对淡水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