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岁月——怀想小人书的年代
提起小人书,不少人都会说出一连串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来:《东郭先生》、《一支驳
壳枪》、《三国演义》、《沸腾的群山》……现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大都是伴着小人书成长起来的,
他们最早从小人书中认识了林黛玉、认识了宋江、认识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
那时侯没有电视机没有游戏机 ,也没有那么热闹的儿童乐园,我们有的是小人书。小人
书,就是连环画。记忆中最难忘的新年礼物,是一个除夕之夜父亲带回来的一本《长坂坡》。飘
雪的夜竟是那样的温暖,我一口气把它读完,那个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常山少年令我心
驰神往。我在睡梦中带着对小人书的爱迎来了长大的一年。以后总是舍不得吃棒冰,有几个
硬币就小心翼翼的攒着,直到够买一本小人书。
小人书真可谓图文并茂,有时侯字不认识对应着画面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谁在圆明
园放的火,谁在上甘岭上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谁又从一个杂货店小伙计成为大数学家,小
人书就像不说话的老师,却给了我最初美与丑的鲜明标准。还有很多的文学名著都改编成小
人书过,最有名的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它们使我早早地接触到文学。黑脸的
张飞,白脸的曹操,一个个仿佛活跃在我面前。长大后再读原著便极其流畅,刻在脑海中的人
物竟似要呼之而出。惟独不曾看到过<<红楼梦>>的连环画本,后来读原著就颇为吃力,这
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
就这样在小人书的陪伴下,我渐渐的长大了。我渐渐的长大,小人书却在不知不觉中离
开了我。就像我学脚踏车,一路前进却不知道父亲早已在后面松了手。现在逛书店的时候,
哪里还能见到曾经琳琅满目的小人书柜台呢?小孩子的玩具层出不穷,谁还会像我小时候那
样把几本小人书当作最大的快乐呢?也有不少孩子迷恋卡通,我看那是中国传统小人书的洋
化,虽然画面很是跳跃抢眼,内容也热闹,但中华文化的古老底蕴已经无从寻觅了。
不久前在<<新民晚报>>上看到有几十套优秀的小人书即将再版面市 ,这是应了许多家
长的呼吁。真愿孩子们喜欢,就像小时候的我那样深深的爱着,爱着这最初的精神食粮。虽然
我知道这仅仅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相情愿而已。在他们的眼中,小人书成了老古董。
因此,据说在收藏市场上一些旧版小人书已是身价飚升。不过,“老朋友,我是不会卖
了你的。”我摸摸小人书的脸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