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50:09
小人书的历史 思品政 四年级.doc(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小人书的历史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 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1929年受有声电影的影响,连 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1932年以后,连环画才红火起来,出现了朱润斋、周云舫等 名家。 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高潮期。这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 宣传宪法、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古典题材小人 书也以质优而受读者欢迎,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 浒》等。 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 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 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雅致细腻、栩栩如生;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惟妙惟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 重、遒劲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贯》虚实相间、梦笔生花;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气 势磅礴、引人入胜;杨逸鳞的《青春之歌》色彩鲜明、独树一帜;聋哑画家毅进的《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笔触生动、振奋精神;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 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文革”期间的 1966年 5月到 1969年期间,小人书出版几乎是空白。1970年开始, 小人书的创作出版又形成了高潮。《鸡毛信》、《小骑手》等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文革”以后到 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去《人到中 年》、《蒋筑英》等现代材以外,还有不少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小人书受到欢迎。像《东郭先 生》、《杨家将》等书创下了出版发行的纪录。 从 90年代开始,小人书的收藏逐渐升温。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