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50:13
家乡名称的来历 思品政 四年级.doc(3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家乡名称的来历 〖学生实态〗   通过对四年级的 81名学生的调查得知: 调查内容 知道人数 占总人数(%) 知道家乡人数 78人 96、3% 知道家乡地名 45人 55、6% 知道家乡名称的来历 9人 11、1% 根据家乡名称猜其来历 50人 61、7%   其实家乡的名称往往蕴含着家乡的历史,但因为经常见到,却容易被人忽略。 抓住家乡名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应该容易收到比较明显的教育实效。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家乡名称的来历》,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 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知道家乡的名称是在家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 其中蕴含着家乡人对家乡的描绘、希望和祈盼。由于教科书提供的内容仅仅是范 例,所以本课题的教学不能够照本宣科。教师应该立足于帮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 名称进行探究,理解个中的含义,深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 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区名称的来历及传说,搜集与名称相关的文本资料、录像、 照片。   2、采访街道办事处、社区、朝阳区档案馆同志和身边的老人,了解与本地名 称相关的故事。   (二)教师准备   1、搜集与本地名称相关的详细资料。   2、北京市地图。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以及独特的传统。   3、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4、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相关资料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导入―阅读课文―探究本地名称的来历―观看录 像―总结。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的环境、家乡人的生活和家乡的发 展变化有了一些了解。其实,老师还要问你们一个最常识性的问题:你知道自己 家乡的名称吗?   学生踊跃回答。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充分说明了大家对自己家乡的了 解和热爱。可是要清楚地说出家乡名称的来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今天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家乡名称的来历》。(板书课题:家乡名称的来历)   (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 44~45页。阅读课文,看看乐乐的家乡金沙滩的 名称是怎么来的,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学生阅读课文。   2、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知道家乡名称由来的一般规律。各个地方家乡的名称 不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来历。有的是以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命名的,有的则是出 于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而命名的,不管怎样,它们都蕴含了人们对家乡的 描绘、希望和祈盼。   教师归纳总结出:   1、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如:山东、山西。请你举例说明。(河南、河北、湖南、 湖北、江西等。)   2、因纪念某人或某事件而得名,如:中山市。你还能举例说明吗?(靖宇县 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等。)   3、你知道还有以什么方式命名的吗?   (1)与省会名称相关的。(如:吉林、广州、福州、贵阳。)   (2) 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如:起义路、五四大街、二七路。) (三)探究本地名称的来历   师:课前,老师布置并组织同学们调查并探究家乡名称的来历。我们先来看 看学校所在的地区水南庄的名称是怎样命名的。   生(指北京地图介绍):有一条通惠河自西向东穿过二闸(也做庆丰闸) 和庆丰桥从我们这个地区流过(展示照片),在通州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相连 接。咱们村位于通惠河南面,就因位于通惠河的南面而得名,叫做水南庄。咱们 学校西面的村子也因为通惠河而得名叫水西村。   生:北京在我国古代就是都城,为了方便运输,一千多年前开挖了举世闻 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到北京的通州。当年,南方的粮食、 丝绸和各种货物经过大运河运到通州,再装卸到小船上,经通惠河往城里的码 头运。我们水南庄就是通惠河上的一个码头,当时经运河进京的粮食在这儿卸货 然后再通过人力畜力装运到城内,运往禄米仓、东门舱、南门舱和海运仓;木材 运往广安门。不能及时运走的货物就存在水南庄附近。慢慢的,水南庄有了许多 库房。   生:近百年来,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发展,往北京运 输货物已经不再依靠大运河了。通往北京的铁路线也横穿过我们这个地区,京丰 线(北京至丰润)就在咱们学校门前不足 100米的地方通过。就是因为铁路离学 校近,咱们平日上课时都经常能够听到火车通过的隆隆声和汽笛声,北京东站 就在学校的西面。所以咱们这个地区仍然是北京重要的卸货区、仓库区。尤其是解 放以后,这里的仓库越建越多,像同学们都知道的粮食仓库、地质仓库、外贸仓 库、广播仓库、木材仓库……(出示照片)。当年,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爷爷、奶奶 都在这些仓库里工作。   师: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四环路从我们这里通过,咱们这里的 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工厂和仓库逐渐外迁,越来越多的像后现代城这样 的大型住宅区开始在这里拔地而起。学生还介绍了本地深沟村、百子湾等村名称 的来历。   (四)观看录像《水南庄的今天》。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咱们家乡水南庄名称的来历,知道了家乡的名称是在 开凿京杭大运河上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其中蕴含着北京人对我们村 的描绘、希望和祈盼;同时也再现了我们比较了解的水南庄的今天,我们的家乡 正在随着北京的发展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思〗   我在课前组织学生到区档案馆、办事处、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故事。由 于水南庄的地名较小,所获的相关资料比较少。但是好奇心、兴趣引领学生不惧 困难,开展对“通惠河的故事”的调查。从网上查地名、访问老人、走访附近单位 通过调查,我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的精神。在调查中,学生感受到了 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课外调查,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激发学生浓浓的乡情 课上汇报、图片展示、情感升华;内外结合达到了知与情的统一,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身为教师,我从参加工作就来到水南庄小学。十多年来,我 自己也从来没有对水南庄这个地名有过什么思考,还是这次对课题“家乡名称 的来历”的教学,使我有机会和学生一起认真地进行了一番探究,也加深了我 对古都北京、对大运河、对通惠河、对长期工作的水南庄……有了更深的了解,增 加了作为教师的自身积累。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真是在和 新课程一起成长。   但是由于所搜集的有关过去年代的资料中,缺少照片及影像资料,学生对 家乡过去的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缺乏形象性。这是在今后教学中有待改 进的。 〖评析〗   学生每天生活在家乡这块熟悉的土地上,感受着家乡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 在历史长河中,家乡还有很多很多生动的故事,学生却很少知道。在本节课的学 习中,解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社会调查、采访当地老人、到朝阳 区档案馆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家乡名称的由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然会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 学生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 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果会更好。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