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向云岭保山行
一轮红日从远方升起,把金灿灿的光焰撤向神秘的滇西高原。这里是两千年前的永昌
故郡,今天美丽富饶的宝地--保山。
古城:相传,很久以前,有两只金凤凰低迫高旋,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人们惊奇地呼
唤这辉煌的大鸟为"金鸡",于是,便有了公元前 109年汉王朝曾设立过不韦县的金鸡村。
就从那时起,永昌--保山,便以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滇缅公路的要塞而载人史册。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保山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
石——高黎贡山、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和澜沧江、怒江、龙川江这些高山深水而名扬四
海。西去保山,将是一次神奇而美妙的旅行,可以去饱览那千种风情万种奇景,去寻觅那
称为世界之最的逛逛仙踪,去追溯那滚滚奔腾的历史长河,去结识那纯朴而勤劳的各族
人民,去体味那独具魅力的永昌神韵。
古道:喜马拉雅--世界屋脊。在她伟岸的身躯南侧,便是闻名世界的横断山脉。
盛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一支红军长征歌,让横断山享誉九州。在横
断山的高山峻岭之间,便是著名的滇西纵谷,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
高耸云天的博南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给西行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困难。然而,山高
没有马蹄高。公元前 300多年,就有不畏艰险的人们,用"得得得"的马蹄声,叩响了永昌
的大门。那一个个深深的马蹄窝,犹如先辈们开发南方丝绸之路的沉甸甸的音符,灌满了
他们艰辛而苍凉的歌:"汉德广,开不滨,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沿着马蹄
印,便可以来到亚洲第一铁索桥——养虹桥。
澜沧鸟道汉时通,绝壁干寻拥雾虹,风里悬梯吹漂渺,云边飞阁望玲班。"据史料记载,
在南方丝绸之路形成之初,兰津古渡先以舟渡,后以藤蔑为桥,武侯南征,支木渡军。唐
宋时,南沼为了统治滇西,曾以此桥渡军,临江扼险,一天当关,万夫莫开,称为"西南
第一桥"。康熙皇帝曾为此桥题写"虹飞彼四个大字。在历史上,从印度、锡兰、缅甸运来的珠
宝玉器和猛虎、大象,都从此桥通过。
过了雾虹桥,便登梯云路。明崇帧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此,不
禁叫绝:"迄西咽喉,干百载不能改也。"其后,有人赋诗道:"五丁开不到,奇险扼哀牢。
野水争流急,悬崖久仰高。天惊顽石破,人踏彩云豪。我亦登临客,乘风一Dk驾。"
攀罗眠,过水寨,眼前便是沃野平畴的保山坝。相传,诸葛亮的 部队南征时,前锋飞
马票报:"永昌为一平原,古木参天,大河横流, 舟索摆渡,难以通过。"将领立即传
令:"架木为桥,以图过往。"士兵 们砍树铺板,搭于河上,Jl匝利进入永昌。这就是后人称
为"灯火万家 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干条"的永昌景色。为了崇敬诣葛亮派兵七擒孟获,火烧
藤甲兵的功绩,保山坝里,至今还保留着诸葛营、诸葛堰、八大营、火烧营、护城门、武侯相
等遗址。
古寺:其实,保山市的开发史源远流长。1987年 1月,据云南省博物 馆和保山地区考
古工作者在蒲续塘子沟发掘出的古人类骨骸化石 说明,八千多年前的蒲漂人在这里曾有
过一段喧腾的生活。它证明 了滇西是上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怒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
中 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西南夷"、哀牢部族曾在这里 建立过名震四方的哀
牢国、金齿卫、水昌府。
到了公元邱年,汉明帝立水昌郡;公元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益州,立吕不韦的
后代、金鸡村人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阳迁 亭侯。永昌地区政通人和,成为当时"中国西南
人丁兴旺、物产丰饶 之都。"取丝织五色锦充贡,成为闻名南亚的"蚕桑天堂",深得后人 称
赞:"是聪是慧卧龙远谋在于安民归心;非神非仙隆中高略出自审时度势"。保山武侯洞可
谓与成都武侯词遥相互应。听松涛怒吼,看万马奔腾,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历代永昌的战乱
之中。武侯词建于 元代,洞内原有元梅明柏,塑有诸葛武侯、云南太守吕凯、永昌郡守王伉
的塑像。武侯洞下的玉皇阁,是西南一座规模较大的明代大屋 顶斗拱建筑和彩绘装饰。彩
画布局得当,技法姻熟,画家笔下的人 物构初如生,真是"游山归来,彩云犹恋高 ob;怀
景再访,梦魂常绕 青林。"
古塔:位于保山市城西北 8公里的龙王塘,又是一座建于明代嘉靖 年问的庙宇。寺内
由"龙塘鱼跃"、"玉泉幽静"、"三亭照影"、"绕堤 烟柳"等十二个景点组成。碧水如玉的公主泉
自山石之下悠然流 出。相传有龙王及龙女居住于此而得名。徐霞客游历于此,记述这 里"水
声甚沸,其中深木丛管,亏蔽上下。"20世纪 80年代初,当地郎义村农民自筹资金近 10万
元,投工数万个,重建为农民公园,使龙王塘的山光水色更加抚媚动人。
与龙王塘遥相呼应的,是梨花香雪醉煞游人的梨花坞。昔日这 里曾是"梨花满地连雪
扫,两堤杨柳万窝丝"。如今,经过逐年修整。。1成为佛教圣地,呈现出"春坞梅花秋坞月,
在山泉水出山 云')景象。
游罢龙王塘,我们来到永昌文明的代表作--龙泉塔影之地,6泉风景区占地 5.6公顷,
园内有两公顷水面的易罗池。文笔培 团影映照其中,但党天风拂面,白云索怀,一派芳郊
尽收眼 厉 :塔高 42.88米,为 20世纪 80年代重建。在重建文笔塔时,亦 王 朗中的翟缨
亭。步入其上,似感涟肠含笑,涤荡胸怀,鱼游山诊 :乐无穷。真是"高塔出世,开千里慧
眼,阅尽神州风云;文笔倚大 ;一池龙涎,写成华夏春秋。"易罗池还是古代永昌丝绸洗
翟之地 又晋时期的永昌,纺织工业兴起,当地居民用木棉织成"桐华", 培厂'东方一绝",
到了南记时期,织成的丝绸可与蜀锦媲美。由于永昌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桑叶肥厚,一
年可养家蚕四、五发,茧丝绵长,每个茧丝长 1100-1300米,这在国内属首届一指。火红的
木棉织成"桐华布",细长的蚕丝织成"永吕绸"。如今的保山民族织带厂,姑娘们将自己火
热的情思和无限的向往织进了民族简帕,漂洋过海传友谊。而昔日不远万里来到永昌的意
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被这里的珠光宝气和丝绸锦缎迷花了眼,"昔日繁华百宝街,
雄商大贾挟货来。"许多印度商贾和蜀地工匠都云集于这个称为"金齿卫"的地方。我国旅行
家徐霞客更是与永昌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昌之行是他一生中时间最长、路程最远、感受最深
的一次考察。他走澜沧、过怒江、游龙泉、登太保、观卧佛、下腾越、上云峰,与土司交杯,同
百姓畅饮,所记文字,皆赞美永昌的山水风物。
古玉:有人说:"永昌有三宝,玉雕、永子、零虹桥。"
如今的保山地区,已有汉白玉制作的佛像 29尊,居全国同级地区之首。唐代开元四年,
在保山城西北的云岩山麓,便建有卧佛 酬脸寺。1958年春夏之,交,缅甸总理吴努曾到这
里参拜卧 佛。但在十年浩劫中,卧佛被毁、寺庙荡然无存。今天安 放在保山卧佛寺内 的卧
佛,全长 6米, 重 9.8吨。神态自[ 若,迎沙馏金,堪称 全国玉佛之冠。
提起保山的玉佛,自然会称赞爱国憎人妙明大师。1986年,她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
雕刻成一尊高 1.54米、重约一吨半的玉佛, 镶上 13颗宝石,赠给自己家乡的保山人民。
从此,便有 20多尊玉佛安放在梨花坞、双林寺、清凉寺、燃灯寺和来风寺内,成为旅游之佳
境。
如果说,玉佛是大型玉雕,那么,腾冲玉雕可以说是独具魅力的微型玉雕啦?
玉出腾越"不是指腾:冲产玉石,而是作为玉石加工和交易的集散地。旧时的腾越,用
玉石铺筑巷道、镶砌走廊者不乏其人。
腾冲古称腾越,滇越,汉武帝曾派遣张奏"取道于此,以远通大 夏"(今指阿富汗)。张
塞说:"昆之两干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已赋予腾冲为印缅交
通要冲的含意,而玉石加工,则依靠来自中原的能工巧匠,将一块块理玉加工成玉雕精
品,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宝玉必须符合五个标准,即"阳、 正、浓、俏、匀",要求明
快、厚重、俏丽、丰润,"玉不琢,不成器"。玉雕工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才把一件件艺术珍品
奉献给人们。而今, 腾冲玉雕工艺大放异彩,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宾客。
古棋:说起玉雕,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如玉的永子。永于是明代保山出产的一种珍贵
的围棋子。"棋子出云南,以永子为上。"古称"永昌之棋甲天下,"被人们视为国宝。
永子形状浑围,小巧玲拢,便于手执和布子,其优异之处还在于色泽柔润、无眩目刺
眼的闪光,最适于对奔者作长时间的观看和 思考。尤其使人惊叹的是,永子还具有冬暖夏
凉的妙趣。
相传明代有位永昌人氏在京城负责保管皇宫的珠宝玉器,由于宫廷失火,将这些珠
宝玉器烧毁,事后发现珠宝熔化后,仍不失其晶莹透亮的色彩。他回到家乡,就用永昌盛
产的玛蹈、光珠、琥珀、云母为原料,制成了永子。现存的正宗永子还留下一副半,虽经百
年桑样,仍毫光毕露。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昆明永子牌围棋厂,已采取现代加工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
云子送到国际围棋赛场。永子还作为馈赠佳品送给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
在珍藏永昌棋子的庄老先生家中,我们还见到一批唐代、明代的古画;当代画家齐白
石、徐悲鸿的原作精品,至今还有数十幅珍藏在寻常百姓家久。
古榕奇秀:亚热带的树木,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在众多的植物中,最高大、触、繁茂
的要数榕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生长着高山榕、小叶榕、聚果榕等 20多种榕树,它
们屹立在村头、寨尾、路旁和风景名胜、类房寺庙之地,把广袤无根的坝子和山峦点缀得秀
美多姿。
在昆瑞公路边有一棵占地三亩多的古格,那是瑞丽境内最大的榕树了。它干粗枝繁,
根部发达,历经几百年沧桑巨变,繁衍了无数幼榕,组成了一个兴旺的榕树家族。它有粗
大的气生支柱根 7组,形成独树成林的景观。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告诉我们,人们为它精
心培土、浇水、除草,待它长大后,老年人用白线绕住它的树干,为它点香、诵经,祈祷寨
子里吉祥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免祸消灾。如果你在傣乡旅行,当你汗流如雨时,
它用那茂密的枝叶为你纳凉送爽;当暴雨瓢泼而下时,它又会为你遮风避雨。如果步入村
寨,就会看到活泼的傣族儿童在榕树下嬉戏,拉着古榕垂下的须根荡秋千。节日期问,是
傣家赶摆、夏光、跳孔雀舞的天然舞台。到了月上树梢头时,又是小卜冒、小卜哨(小伙子、小
姑娘)相约黄昏后,谈情说爱、心驰神往的伊甸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那粗壮的身躯,
像西南边境上的卫士一样,坚守着祖国的大门。今天,它更加苍劲挺拔,常年青翠,吸引
着国内外的艺术家们,在它的旁边搭起了拍摄棚,为《边寨烽火》、《小村》、《西游记》等电
影、电视作巨大的背景屏幕。为了发展旅游业,瑞丽芒令村的这棵大榕树又成了进入边城
第一景。
当然,比起盈江县铜壁关乡老刀弄山上那棵"中华榕树王"来,瑞丽这棵高山榕又只能
算小弟弟了。据 1991年德宏州林业部门考察,铜壁关的"中华榕树王"其树龄有 400多年,
最高树冠 36米,已入土的气生根 108根,树冠覆盖面积达 7亩多。据林业专家介绍,"中
华榕树王"是中国乃至世界树冠覆盖面积最大 、气生支柱最多的一棵榕树。如今,这棵巨树
上,共生着鹿角蕨、鸟巢蕨、苔鲜、地衣、野生兰花、古藤和爬行类、鸟类动物等 10多种,形
成了独树成林、浓荫匝地、枝繁叶茂、鸟类语花香的奇特景观。
当然,最为奇特的要数芒市第一小学内那个树包塔了。这座名叫"广姆姐列"的小乘佛
教塔建于 300多年前,外敌入侵我国西南边境、边疆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侵略者。为了庆
祝这一胜利,傣族人民建起了这座佛塔,命名"铁城塔",即坚不可摧、巍然屹立之意。塔高
7米,基座呈六角形。铁城塔建成后,历经岁月沧桑,风雨侵蚀,塔顶积满了尘土和鸟粪。
不知何年何月,一粒傣族人叫"吨海"的小叶棺种子随着鸟粪排泄到塔尖上,由于亚热带温
度高、湿度大,种子开始萌动发芽,树根扎入塔壁下的泥土,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于是,
加快了生长,树干往上伸展,树根往下包容,?quot;广姆姐列"塔融为一体,塔包树,树包
塔,既是爱的拥抱,又是恨的吞噬。据传 200多年前的一次战争中,姐列寨被毁,但树包
塔完好地生存下来。20世纪 40年代,日本侵略军侵占德宏,日军罪恶的子弹打进树包塔
内。然而,由于有榕树的保护,这座 7米多高的小塔仍然幸存下来。虽然它的砖石和墙体已
经剥落,然而大部分根须仍然往塔身躯体内扎去,越扎越紧,越抱越深,使塔的一部分
暴露在根外,一部分根又隐匿在塔身之中,形成树高 30多米枝繁叶茂的古榕景观,小塔
在其怀中清晰可辨,人称况世奇景。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