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具演变史
人类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
变化是有规律的,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食物、燃料等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的获得必须依靠人类的生产
劳动,而生产劳动又必须具有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表示人们在生产中与自然界关系的生
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由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构
成。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划分不同社会的重要物质标
志。例如:简陋的石制工具标志着原始社会极为低下的生产力;青铜工具标志着奴隶社会
的生产力;铁制工具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由上同时可知,这生产者工具演变史亦是一部物质文明成就史,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
史。
回顾马岙的生产工具的演变史。据马岙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分析,早在
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马岙先民就开始使用磨制的新石器用于渔猎和原始农业。其中除
部分砍砸器制作较粗糙外,一般制作精致,通体磨光,品种多样,有石簇、石箭头、石刀、
石釜、石犁其中、石鼎和石纺轮等等。其中有一件在安家墩出土的渔猎工具--石簇很规整,
翼、脊、挺分明、锋利;又有一大型石犁器,形如等腰三角形,色黑特大,长 68.5厘米,宽
47.5厘米,厚度仅 1.2厘米四孔光滑,二腰有刃,上下左右钻孔,绑上木架用于翻地耕种。
在当时没有铁制钻孔器的情况下,仅靠一把泥沙,一根竹管,竟能将坚石磨钻成孔。这一
件件光滑如铁,钻石成孔的石器无不凝聚着劳动人们坚强的毅力、意志和高超的智慧,令
人惊叹。
在当时马岙先民已懂得人工取火,而且把火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中,从而出现了重
大科学发明--制陶。陶器材质各异,有夹砂红陶、夹炭黑陶、泥质灰陶等。器型丰富多彩。其
中陶器以光面为主,有的还饰有绳纹、划纹、弦纹和刻有"十"字,这"十"字符号可能是海岛
出现的最早文字。这说明当时的马岙先民已具有较高的制作陶器的水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同时在考古中发现了夹有稻谷痕迹的陶片,说明马岙先民在当时能成熟地使用陶器。结合
已发现的大型石犁,中日有关专家和学者在考证后指出:"日本的水稻栽培技术很有可能
是从中国江南地区经舟山马岙传入。"这就指出了马岙先民种植水稻历史的悠久性。
总之,在马岙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遗址群,是舟山群岛迄今为止发现的规
模最大、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说明马岙先民已从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发展到犁耕
时期,形成了渔猎与水稻耕作相结合的社会经济。为进一步适应这里背山临海的海岛环境,
马岙先民把从事渔猎,当做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并由上山狞猎逐渐发展到下海渔捞为主。
这是他们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海岛特殊地理环境所作出的更加适应人与自然关系的有
效调整,也反映了吴越先民向海洋开拓发展的壮志凌云的气慨,表现了不怕牺牲,不断
进取的民族精神,从而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的稻作渔捞的海洋历史文化。
结合马岙浓郁的海洋历史(古文化)的独特内涵,我校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社会课中,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处处渗透进马岙的乡土教材内容。在讲授原始社会生产力情
况时,组织学生参观马岙镇的乡土历史博物馆,通过馆内丰富多彩的古文物,如:大型
石犁、精巧的石簇等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马岙先民在改进生产工具上的超人智慧;在讲
授明朝戚继光抗倭时,组织学生参观马岙后湾的抗倭古战场和戚家,让学生领略到家乡
灿烂文明和先祖的抗击外族入侵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把家乡的历史和学校的教育融合起
来,使学生体会到家乡历史的悠久和祖先的伟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的
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为家乡今后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争取成才报效家乡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
从回顾马岙的生产工具的演变史,再纵观世界范围内生产工具的演变史。从 18世纪中
期开始的以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 19世纪以电能、新机器产品、
电讯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分别以原子能技术、现代航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
微电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应用为代表的五次科技革命。我
们可以清楚意识到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带来的种种变革。
总而言之,以生产工具的演变贯穿始终的二次工业革命和五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正
日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开拓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其间,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如
日中天,它在告诉人们它才是生产力中的主角。说明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
义,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了道路,决定着它的方向。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在 1978年 3月
18日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个时代的新命题。为我们国家和
人民掌握科学技术,赶上时代,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指明了着重努力的方向。
着眼当前,放眼未来。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
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
变化。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