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教学活动及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18~119页。
〖教学准备〗
有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无网络教室的学校可以借用一台电脑在课上
演示;农村学校如果没有电脑,教师应多收集一些有关电脑网络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
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
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请学生自由
发言。
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
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
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
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3、演示活动。如果是在网络教室上课,师生可以共同演示;如果是借用电脑上课,可
由教师演示。演示内容应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
帮助。没有电脑的学校,应由教师借助相关资料给予讲解。
4、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
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
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简化本课题。
2、考虑到网络人群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一定要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
他们在有效利用、自我控制和网络道德等方面切实受到教育。
3、公约内容不宜复杂,有2~4条即可。家庭作业通过电脑网络发表一个倡议书或
少年网络公约。
〖评价建议〗
1、学生对电脑网络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如何。
2、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对网络的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