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营
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意识。
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
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
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二是增加对青
少年“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就是利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技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
网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来开展,德育形式必须体现创新性和实效性,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
展的必然趋势。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
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
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
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青少年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
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第二,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建好一支队伍。“信息社会,最大的
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
是成年人。”这话是尼葛罗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文中对成年人的忠告,但也形象地表述
了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
教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辨析网上鱼目混杂的
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二是,教育工
作者必须探索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加强灌输同互
动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结合网络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艺术。三是,教育
工作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坚持疏导原则,与大学生平等对
话和讨论。四是,加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
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别要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有
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视野,启迪受教育者思维。
第三,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
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
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
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
保证。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
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网络规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网络管理力
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要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
业性网吧,要严格地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