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4:55:26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思品政 四年级.doc(2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活动及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父母、邻居、亲戚)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状况,特别是本 地区的状况。如果有学生提出去交通部门,教师应当尽量给予帮助。   2、教师到本地区交通部门了解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制作类似教科书上的统计 图表。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4~127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张 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张图所 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僻乡村, 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讨论。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可以是书上的图)并提问学生:“看了这张图, 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   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 亡人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 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 出了什么?(交通伤亡人数逐年上升。)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 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16~25岁、26~30岁年龄段伤亡人数最多。)”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 见。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讨论:   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命结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经济上 的损失。)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交 通设施问题、交通指挥问题、交通规则问题等。)   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 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尽可能搜集到本地区的交通事故统计图,尤其是了解本地区近期的、特别 是关于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并在课堂上充分加以利用,帮助学生体会到“交通 事故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2、教师在学生制定调查计划时,要巡视并就以下方面给予督促和帮助:调查内容、调 查时间、选择调查地点、提出注意事项尤其是注意安全,并进行小组分工。   3、从安全出发,分组时小组调查成员一定是住家相近的。   4、教师要强调安全问题,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应对各组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仔细了解,看是否符合学生安全的要求,是否有不安全的隐患,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如果 有条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带上照相机。   5、根据情况,调查也可以采用个人的形式,提醒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休息日随父母 外出时都可以调查。 〖家庭作业〗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评价建议〗  对于各小组制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评价。   铁轨伸向远方。高楼林立,行人如织,城市繁忙有序。城市小区清洁安宁,绿草鲜花, 小桥流水。人们享受宁静的假日。导读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本单元的主题:安全 健康地生活。图中内容全面地涵盖了本单元的三个主题: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为了防止 火灾的发生,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学校生机勃勃。导读图内容很丰富,以交通为主。教师 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消防队在训练。车辆、行人秩序井然。  车毁人亡的景象令人触 目惊心。课文说明交通事故在今天的严重性。这两张统计图提供了有关交通事故的大量信 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引导学生亲身去观察。不走人行道的行人在川流不息的 车流中极其危险。与前面两张图成为一组。分别显示交通事故的地点、人数、原因。随时可能 发生惨祸。这张统计图显示了青少年在死、伤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要让学生重点了解。学生 的调查统计,教师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安排自己的活动。学生在路边进行调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