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汽车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铅(Pb)、碳烟、苯井芘(BaP),
对人体都有直接的危害。
由于 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因此不易被察觉。城市中CO的浓度一般为几个
PPM,很显然主要是人为造成的。CO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当人吸入含有 CO的气体时,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便立即同 CO结合,生成碳合血红蛋白(COHb),使这部
分 Hb不能与 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O2Hb),而失去输送 O2的功能,就会导致人
体的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便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便会
死亡。
氮氧化物(NOx)的破坏力也很强。汽车排放的主要是NO,但NO在空气中很快被氧
化成NO2。当空气中的 NO2达到 0.12ppm时,就可闻到异味,NO2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
蚀剂,当空气中的 NO2被吸入到肺内,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
(HNO3),由于这两种酸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就会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胸闷、
咳嗽、气喘甚至肺气肿等症状的疾病。
汽车排放的铅占大气中铅的 97%,大部分颗粒直径为 0.5μm或更小,因此可以长时
间地飘浮在空气中。如果接触高浓度的含铅气体,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但这种
状况比较少见。常见的是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含铅大气。较大颗粒吸入到呼吸道粘膜上,可
随痰排出。较小颗粒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深部组织,这部分很小的含铅气体,可以引起
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当铅在人体
内各器官的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
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害,人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为呆傻。铅还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
性,其潜伏期长达 20~30年。
汽车排放的 BaP和柴油机排出的碳烟都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此外,汽车排放的废气通过其它方式对人体还有间接影响,如:引起紫外线减少、光
化学烟雾、细菌总数增加,排气还有可能污染蔬菜、加剧温室效应等。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罪魁祸首是 NO2和HC。当空气中有这两种物质存在,再遇到合适
的气候条件时,如强烈阳光、无风、逆温等,就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影响
主要是对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使红眼病患者增加,促进哮喘病人发作,并引发其它
疾病。美国洛杉矶市民 1970年眼睛受害达 128天之久,全市居民有 3/4以上患过红眼病。
同年东京也发生过光化学烟雾,有 2万人染上红眼病。
2、汽车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日本人 1978年给北海道到九州的日本全国 24个都道府县居民散发了调查卡,调查结
果表明,最令人烦恼的正是汽车交通噪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城
市噪声调查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长期在噪声中暴露会导致人听力损失或听阈上移。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声级为
85dB的噪声下工作的人,30年后耳聋发病率大约是 8%;90dB为 20%;95dB为 30%。
听力正常的人,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 90dB以上强大的噪声,也可引起一过性
听力下降,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一过性重听(TTS)。在 TTS恢复之前再反复暴露于 90dB
以上的噪声之中,最后则听力不能恢复正常而成为永久性耳聋或噪声性耳聋(PTS)。
汽车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工作、休息造成影响引发的申诉和纠纷越来越多,已成为
城市一大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