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袁文斌
单      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传时间 : 2017-10-10 10:42:42
5古诗两首ppt(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pt(6.98M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课件
5.古诗两首 知识链接:学习古诗的方法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1、知诗人,解题意 一 、 诗 贵 在 表 现 作 者 思 想 感 情 , 读 诗 要 仔 细 品 味 内 在 情 感 。 二 、 朗 读 是 读 诗 的 重 要 方 法 , 要 注 意 读 出 节 奏 。 三 、 学 诗 要 借 助 想 象 , 再 造 出 诗 歌 描 绘 的 意 境 。 知识链接:学习古诗要注意: 题 西 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1、知诗人,解题意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 豪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知诗人——说苏轼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 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 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 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 25公里,东西宽约 20 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 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 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 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 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题 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墙壁 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 解诗题 西林寺 坐落于庐 山北麓 ,为庐山 北山第一 寺。 2、释诗句,明诗意 1 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诗句 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大的山脉 高而尖的山头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察的角度不同, 结果也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面目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 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 此:这。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知道 缘:因为庐山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 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 山之中。(视野太狭 窄)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 ?从中看到了什么? 横、侧、高、低、远、近 随着诗人观察角度不同, 看到的景象不一样。 诗人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 目”?你领悟到什么? 是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 太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 全貌的缘故。这首诗告诉我们: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 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来观察分析食物。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侧 成峰, 远近 高低各 不同。 不识 庐山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中。 (轻读) (强调) 3、想意境,悟诗情。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 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 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 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 一幅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岭 侧看 峰 远看 远 近看 近 高 低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从远处望,庐山 ; 从近处看,庐山 ; 从高处俯视,庐山 ; 从低处仰望,庐山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 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 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说意思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美庐山景色雄奇壮 观 角度不同 结果各异 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要客观全面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 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拓展阅读: 陆游 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游 山 西 村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 -农家 /腊酒浑, 丰年 -留客 /足鸡豚。 山重 -水复 /疑无路, 柳暗 -花明 /又一村。 hú n tún 读准字音 学习字词 闲人莫入 腊梅 浑浊 怀疑 豚鼠 莫 腊 (là ) 浑 疑 豚 学习古诗的方法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1知诗人,解题意 1知诗人,解题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陆游 谁能说出陆游是 什么朝代的什么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背景简介 爱国 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 ,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 ( 1 1 6 6 ),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 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 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 (1167),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 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罢归故里。居山阴 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 乡西边的村落。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于 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 。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 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 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 ,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 背景简介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 游山西村 “ 游山西村”: 在山西村游玩。 游玩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 村。 腊月酿的酒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丰收年景款待客人, 菜肴尽够丰盛 不要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2释诗句,明诗意 猪 叙事 写景 游 山 西 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景色迷人 柳暗花明又一 村 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丰年留客足鸡豚 景 美 人 更 美 3想意境,悟诗情 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 何? 表现感情: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 质朴,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 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 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 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 中的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 动,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成语。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诗句的意思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 村。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 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 生, 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佳句赏析 欣赏了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能不 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 西村的景美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 山西村的人更美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主要内容: 表达情感 :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喜爱的真挚 感情。 人生哲理: 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放弃,不要退缩 ,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困难总会解决的 ,因为曲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 总在风雨后!” 作者到山西村做客,见到山西村的美景。 总结 人们常说: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彩虹?” 说说你的理解。 赠别 ·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拓展阅读: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袁文斌 2017-10-10 10:42:4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