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海滨实验小学愉康部 潘晓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46米
28米
1、求长方形草地的周长?
(46+28)*2=46*2+28*2
读一读:46+28的和乘 2等于 45乘 2的积加 28乘 2的积。
2、我们班有男生 19人,女生 23人。每人种 3棵树。一共种多少棵?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19+23)*2 19*3+23*3
126 = 126
②求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出不同的算式。那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会不会相等
呢?大家验证一下,两组各算一式。
③请同学读一读这组算式,再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3、比较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特征?
①用括号内的数分别乘括号外的数。
②这两个算式都是有 3个数组成的。
4、观察两组等式等号左边的三个数是怎样计算的,等号右边的三个数又是怎样
计算的?
活动二:
5、是不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两个算式都会相等呢?你能写出一些式子吗?
①生:(1+2)*3=1*3+2*3左边的式子等于几?右边的式子等于几?
(3+7)*2=3*2+7*2除了计算的方法能验证左右两边的式子是否相等,你还
能用别的方法来验证吗?(通过乘的意义也可以来说明两个式子是否相等)10
个 2=3个 2加 7个 2
②你写的式子是不是也是相等的?同桌验证一下。
活动三:
6、看来具有这种特征的式子左右两边是相等的,这种式子还有很多,你能用你
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式子表示出来吗?
(甲+乙)*丙=甲*丙+乙*丙
(△+○)*☆=△*☆+○*☆
(a + b)*c=a*c + b*c
其实这种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我们通常有用字母来表示,
因为用字母表示很简洁。(a + b)*c=a*c + b*c 表示两个加数的和去乘另一个
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
活动四:
练习一:
(42+35)×2 = 42 ×□+35 × □
27 ×12+43 ×12 =(27+ □ ) × □
15 ×26+15 ×14 = □○( □ ○□)
72 ×(30+6) = □○ □ ○□○ □
40×50+50 ×90 40 × (50+90) □
27 ×(16+30) 27×16+30 □
17× (5+5) 17× 5+17 × 5 □
如果让你来计算,你是喜欢算17*5+17*5,还是喜欢算17*10?为什
么?
看来运用乘分配律可使我们的计算简便!
练习三:
男生和女生种树的数量相差多少棵?
可以怎么列式?还可以怎么列式?
(23-19)*3 23*3-19*3
两条长比两条宽多多少?
(64-26)*2=64*2-26*2
从上面的式了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怎么写:(a - b)*c=a*c
- b*c
两道字母式子写在一块就是:(a + b)*c=a*c +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