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吴晓婷
单      位 : 桂湾学校
上传时间 : 2019-10-30 14:46:43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表格版).doc(5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向南小学“网络环境下磁力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 学科 (三)年级(下)册 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课 型:新授课 课时:两课时 执教者:刘艳花 教 学 目 标 1.认墨、染等 6个生字,学写墨、染等 11个生字。指导写好 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说 说在西边、江上、林中分别看 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 的快乐和美好,并有感情地 朗读。背诵《溪边》。 3. 运用“联系上下文,想 象画面、结合插图,联系生活 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 语和句子,如:从“染”字 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 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4.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尝试续写诗歌。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难 懂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尝试续写诗歌 教 学 准 备 ( 信 息) 课件、umu平台打写布置 学生:自学,搜集写童年生活的诗词 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 一、谈话“童年”,导入新课 1. 简单说说你童年中最有趣事,分享快乐。 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 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体会他笔下的童年快乐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 课堂积极性。】 2. 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图片介绍了解“水墨画” 3. 再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疑问?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读文,关注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地点) 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与童年相关的哪些事情?试着在小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在做 什么”的词语。 班级交流,相机板书:溪边垂钓、江上戏耍、林中采蘑菇 4. 默读课文,想象画面,从这三幅水墨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聚焦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自由练读。 2. 出示生字,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 班级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4. 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 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5.书写展示和互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 度。】 2 第二课时 1、回顾旧知,看画猜诗 1.给大家展示两幅水墨画,请根据图画猜一猜相关的诗句: 村居 (清·高鼎) 池上 (唐·白居易) 这两首诗都写了:儿童的纯真可爱,童年生活的欢快和有趣,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就像这 一水墨画一样多姿多彩、意境优美。让我们和作者张继楼一起走进如画般的童年生活,去体 会其中的乐趣。 2. 齐读课题,回顾旧知: 作者以组诗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哪三个童年生活的场景? 溪边垂钓、江上戏耍、林中采蘑菇 (随机板书) 3.自由读课文,检测字音准确。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二、合作学习,总结方法 学习《溪边》 1. 默读《溪边》,用~~~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回答,班级交流 2.想象画面,从诗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水墨画? 回答交流。(景色优美、 儿童欢快垂钓、美好、快乐) 3.再读课文,从文中哪些词语最能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预设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把水比喻成镜子,感受到溪水的清澈透亮; “绿玉带”把溪水比作绿玉带,感受到溪水的碧绿、平静。(比喻) 结合生活实际,想想,垂柳会照镜子吗? 感受垂柳姿态优美(拟人) 多么和谐静美的画面,朗读感悟。(自由读,个别读) 预设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突出溪水的绿,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山溪写活了。(拟人) 还有那个词用得特别精彩? 3 “立”:蜻蜓被美景陶醉;联系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绿”“红”:颜色美。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想象画面,带着美的感受朗读(自由读、个别展示读) 预设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人影碎了?”“蹦跳”联系上下文理解,感受儿童的欢快、兴奋 多么富有生机的欢快画面啊!带着这种喜悦读一读(自由读、展示读) 3. 师范读指导,学生男女合作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写法。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按捺不住想读一读了,请认真听。 听出了什么区别? (前两句写静景。声音轻柔,后两句写动态的,声音高昂兴奋。) 动静结合,更能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突出钓上鱼后的欢乐。 4.抓关键词,填空背诵《溪边》 5.总结方法: 如何理解难懂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结合插图” 3、运用方法,感悟理解 运用方法,自由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江上》《林中》: 1.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从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水墨画? 2.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 生汇报交流: 《江上》 (1)(儿童欢乐戏水的情景。)鸭群、戏耍、你拨我溅、钻,体会“欢快”。 (2)怎么理解“水葫芦、两排银牙”? 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指代“调皮的孩子”。 (3)朗读感悟,读出儿童戏水的快乐。 《林中》 (1)儿童戴斗笠采蘑菇的有趣情景。 (2)“清清爽爽”“明明亮亮”叠词体会林中景物美。补充积累类似词语 (3)“钻”“戴”“山花”感受到小蘑菇的可爱。 (4)“一个个斗笠”怎么理解? 联系上下文,指“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儿童”。“一声 欢叫”体会儿童的可爱,欢乐。 (5)感情朗读,体会林中采蘑菇的欢快有趣。 4 四、指导续写,抒发情感 1.总结方法: 《童年的水墨画》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欢乐的场景,作者是怎么把这些场景描绘得 如画卷一般生动形象的? 写作方法:动静结合、比喻、拟人 2. 师生合作写诗 我们学习作者的写法,合作写一首诗,生思考后,接龙完成。 校园 风儿停止了嬉闹, 小鸟( ), ( )的榕树也静静地( ), 教室里( )。 忽然,叮铃铃——( ), 一群出“笼”的“小鸟”飞向操场, ( )、( )、( )、 有趣的课间大戏开始上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以致用。】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童年生活中的欢乐还可能是哪些地方做什么呢? 草坪上 海滩边 操场上 树荫下 公园里 图书馆 花坛旁…… 3. 我当小诗人,续写诗歌。 分层设计:练笔区 挑战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五、分享交流,拓展阅读 1. 分享交流 2. 类文推荐:童年生活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墨画,有太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场景,用学习本 课的方法自主阅读《童年的水墨画》中的另一收诗歌《街头》。 3. 拓展书目:张继楼的诗歌集《夏天到来虫虫飞》,金波的儿童诗集《我们去看海》,中国经 典童诗集《蝴蝶豌豆花》。 5 6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桂湾学校
    吴晓婷 2019-10-30 14:46:4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