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4
1.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
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
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
,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
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串珠问题:
1. 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一个官员提出了什么问
题?
2. 文中官员们说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对写曹冲称象有什么
作用?
3. 曹冲如何称象?
4. 这件事对你有何启示?
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
子?
边听
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1.“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给他一头大
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这句话交代了大象的来历。大象是作为一种
礼物送给曹操的,说明了对曹操来说,大象是一
种稀有、珍贵的东西,人们对大象并不熟悉。这
就为下文有人提议称象做好了铺垫。
2.“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子。”这句话可以看出大象什么特点 ?
“ 又高又大”说明了象的体型庞大,“……
像……”运用比喻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
“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
说明大象又高又大,把象描绘得生动形象。
拓展:
用“……像……”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示例: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上。
3.“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也想了解大象的
重量,于是他提出“称象”的问题,这句话点明
了文题。
4.“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
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
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
象赶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
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
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吗?””从这里可以看出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众人想出的称象的办法,对曹冲想办法起到了提示、
引导的作用。这个方法既不损坏大象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
,值得赞叹!可见曹冲是个聪明、自信的孩子。
拓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示例:天上的云多姿多彩,有的像狮子,有的像
兔子,也有的像花朵, 真可谓千姿百态。
阅读方法解密:巧用对比
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
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
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
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模式:这句话(或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
手法,把某某与某某相对比,突出了某某的某
某特点。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
本,感受到了曹冲是个善于思考的孩
子,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
核心问题: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
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
1. 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一个官员提出
了什么问题?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个官员提出的问题是: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
呢?
串珠问题:
2. 文中官员们说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对写曹冲称
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官员们说了两种称象方法,这对曹冲称
象起到了对比描写的作用,在对比中看出曹冲的
办法妙。
3. 曹冲如何称象?
曹冲先把象请进船里,记下船下沉的高度,
让象上岸。 再向船里放石头,等船下沉到与原
先一样高度时停止。 最后把石头分多次称出,
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的重量。
4. 这件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
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课文结构
曹
冲
称
象
曹冲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造大称
宰大象 曹操摇头
赶上船象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称石头——知象重
曹操笑着点
爱动脑
会观察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 7 岁的孩子——曹冲,想出
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
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时 , 有一个很聪明的小孩 , 他就是司马光。有
一天,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捉谜藏,有一
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正好
摔到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
淹死。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
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很勇敢,他急中生智,抱起
地上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开了,
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儿得救了。司马光
机智勇敢的举动,受到了大家夸奖。
数量词儿歌
一只鸭子两头牛,
三只小龟水里游。
四条大鱼五只虾,
六个娃娃乐哈哈。
七只公鸡八条狗,
九头小鹿地上走,
十只猴子在挠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
山不厌高 , 水不厌深。
(《短歌行》
曹操)
国学诵读
走进中华传统文
化
【曹操的名言】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谜语】历史上哪个人物跑的最快?
谜底(
)
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
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
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
好办法。
1.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出的几种称象办法,说说为
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长句的断句。课文的第 3、 4自然
段是官员和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这两段除了长句需要断句
之外,还要注意“一”的读法。
参考答案: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把大象杀了
,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把大象赶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
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
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
石头。
曹冲的办法既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又不会伤害大象,既方便
又科学。
2.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序,说说曹冲
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参考答案: 1.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
2.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3.称石头重量。
3.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
词语说句子。
参考答案:第一组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和
第一句相比强调曹冲的年龄小,只有七岁。
第二组句子,用上“到底”在疑问句子起到了强调深
究的作用。
才……哥哥才比我大一岁。
到底……你到底有几本漫画书啊?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
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
呢? •••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轻重 zhònɡ( ) 秤杆 ɡān( )
chónɡ( ) ɡǎn( )
重量 liánɡ( ) 倒立 dǎo( )
liànɡ( ) dào( )
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
.
.
.
.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ɡuǒ rán zhàn lì dào dǐ
ɡǎn chènɡ shànɡ chuán zuò shì
果 然 站 立 到 底
杆 秤 上 船 做 事
三、巧填量词。
一( )大象 一( )大秤
一( )墙 一( )官员
一( )柱子 一( )线
一( )办法 一( )大船
头 杆
堵 位
根 条
个 艘
四、选字填空。
象 像
1. 妹妹的脸( )苹果一样红。
2. 曹冲称出了大( )的重量。
再 在
3. 小刚( )操场上做游戏。
4. 我先做作业( )出去玩。
做 作
5. 姐姐正在( )手工。
6. 我的( )文得奖啦!
像
象
在
再
做
作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写作方法
练”。
完成《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