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魏昆仑
单      位 : 华府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0-31 10:45:20
第9课 竹节人.docx(26.1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华府小学语文电子教案 课题 9.竹节人 类型 精读课文 授课者 魏昆仑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 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 16个生字。会写 “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 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 重难 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 事情节。 教学 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2.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 环节 学案(学生) 导案(教师)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 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 生字。 3.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 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交流分享: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 “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 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 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 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 “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 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3.复述课文的 主要内容。 交流汇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 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 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 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 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 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 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 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 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 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重点指导读:风靡(mǐ)叉 (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óu) 尔敦(dūn)俨(yǎn)然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 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 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 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 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 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 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 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 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 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 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板书 设计 9.竹节人 华府小学语文电子教案 豁、凛、雕、磕、跺、颓 布置 作业 完成<阳光》 教学 后记 课题 9.竹节人 类型 精读课文 授课者 魏昆仑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 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 重难 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 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快乐的童年》 教 学 学案(学生) 导案(教师) 华府小学语文电子教案 环节 1.复习旧课。 1.朗读生字、新词,自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 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 讲一个老师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 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 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 的游戏。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快速阅读 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2)交流汇报 (3)仔细阅读课文第 5自然段,思考:作者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交流汇报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浏览阅读课文 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 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 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 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五)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 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 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 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 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 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 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 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 讲一个老师的故事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 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 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 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 “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 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 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 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快速阅读 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2)仔细阅读课文第 5自然段,思考:作者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 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 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 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浏览阅读课文 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 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 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 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 话语里     心理上   板书 设计 9. 竹节人 做竹节人 快速阅读 华府小学语文电子教案 斗竹节人 精读 收竹节人 玩竹节人 浏览阅读 布置 作业 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教学 后记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华府小学
    魏昆仑 2019-10-31 10:45:2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