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认知,在冲突中提升
——《左右》教学案例
南山区文理一小 伍灿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左右》(66-67页)。
教材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与“前后”要困难一些。
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将左右颠倒。为此,为了让学
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左右位置,教材切入点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
上。如“发言的同学请举右手”,“你会用右手做什么事?”因为学生已经有
了这些生活的习惯,所以一旦和左右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也
利于今后的记忆。教材紧接着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深化对左右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这是位置与顺序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学习了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并体会了前后、上下的相对性。本节课学习的左右,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有一定
了解,但是认识朦胧,甚至个别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
我的思考:
本节课我力图体现“关注体验,注重思维”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
验,以它作为知识的起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学
生在游戏的体验中认知;关注学生实践的体验,让学生做一做,在体验中辨明
真伪。关注学生的思维,主要通过精心创设“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在交
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学生经历一次深刻的“左右”体
验之旅!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两个方向,并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3.运用左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激活生活经验,认识身体的左右
师:很多老师听说一(3)班的孩子上课特别认真,积极开动脑筋,今天特
意来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课,有信息上好这节课吗?(生:有。)有信心的请举
手!
师:请您告诉大家您举起的是哪只手?左手还是右手?
生:右手。
师:我们举手发言用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叫……?
生:左手。
师:我们除了用右手举手发言,还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生:……
师:左手呢?
生:……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您还能在身上找到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做脚右脚;左鼻孔右鼻孔……
师:同学们很厉害!老师准备了一个指令游戏和大家一起玩,现在请机灵
狗带领大家一起玩吧!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摸摸你的
左耳,摸摸你的右耳;轻轻地——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
右手摸右耳。
【设计意图:找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为深入学习左右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冲突,深化认识“左”与“右”。
1、在冲突中理解“相对不同的物体,同一个物体的位置不一样”。
师:同学们认识了自己身体的左右,其实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关于左右的
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左右。(教师板书“左右”,“左”字的“工”和
“右”字的“口”用红颜色强调,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认识这两个字的区
别。)今天老师也请来了我们学习的好朋友,请看:(课件呈现以下图片)
文 具 盒 在尺子的哪一边?文具
盒在转笔刀的 哪一边?
生:文具盒在尺子的右边;文具盒在转笔刀的左边。
师:那老师就晕了,怎么文具盒一时在左边,一时在右边?
生:(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最后面向全班汇报)文具盒在转笔刀的
左边,是相对转笔刀来说的;文具盒在右边,是相对尺子来说的。
师:对呀!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必须说清楚“( )在( )的左
(右)边”。现在请你按照这样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每一个学习用品的位置。
生:同桌互说学习用品的位置。
2、在冲突中体验“从不同的方向数,同一个物体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认真。那老师想知道,从左数,橡皮擦是第( )个;
从右数,橡皮擦是第( )个。
生:从左数,橡皮擦是第 2个;从右数,橡皮擦是第 4个;
师:那老师又糊涂了,同一个橡皮擦,怎么一会排第四,一会排第二?
生:(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最后面向全班汇报)因为它们数的方向不一
样。
师:经过你们提醒,老师明白了,从不同的方向数,同一个物体的顺序是
不一样的。为了感谢你们,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游戏,叫“你问我答”。
先一个同学提有关这些学具位置的问题,由同桌回答;然后轮到同桌提问题,
由另一个同学回答,这样不停地玩下去。我找一个同桌示范一下。
(教师指明 2人示范玩。)
生 1:陶畅陶畅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生 2:尺子的左边是橡皮擦;唐钦唐钦我问你,从左边数,文具盒是第几
个?
……
接着同桌开展游戏,最后找两个提问题最多的同学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有冲突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数学思维的碰撞,有数学思维
的碰撞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会看路线图;
师:学习了左右,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淘气要到笑笑家作客,
谁来给他指指路?呈现以下地图: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说完整:“先向上走三格,再向
右走两格”或“先向右走两格,再向上走三格”。
2.认识交通标志;
师:有了你们的提醒,淘气开始出发了。在去笑笑家的路上,淘气见到了
很多交通标志,你知道这些交通标志的意思吗?依次呈现以下交通标志:
生:右转弯、左转弯、禁止右转弯、禁止左转弯。
(最后两个交通标志要让学生怎样猜出图标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红色的斜
杠表示禁止,对能完整清楚表达出来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
3.停车场有几辆车;
师:认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相信你们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淘气
来到汽车站,见到这样一幅场景:
请问停车场一共有( )两车。
生:学生思考并交流。
(学生主要呈现两种答案,一是一共有 4辆车,二是一共有7辆。对于第二种
答案,学生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有的学生运用抽
象思维,既然大巴从右数排第 5,说明它的右边有4辆车,它的左边有两辆车,
那么列算式就是 4+1+2=7……,经过思想碰撞,孩子们达成了共识:一共有 7
辆车。)
4.上下楼梯都靠右走?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淘气终于来到了笑笑家楼下,在上楼梯的时候,
他发现这样一句话:上下楼梯靠右行。(课件呈现以下图片并强调墙上“上下
楼梯靠右行”几个字。)
请 问 他 们 都 是靠右走的吗?
生 1:他们都是靠右走的;
生 2:下楼梯的同学靠右走;上楼梯的同学靠左走。
师:意见不统一,现在我们就到外面排好队,走一走楼梯,看看究竟谁的
答案是正确的?
(教师组织学生走楼梯,提醒孩子想一想自己上下楼梯是靠哪边走的。)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因为上下学楼梯的人是面对面
走的,这时候左右是相反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看,淘气见到了笑笑,
握了握手。(教师找两个同学示范,握手后让他们把握手时使用的手举起来)。
他们用的都是右手吗?
生:他们用的都是右手。
师:有什么办法看出他们用的都是右手?
生:只要另一个同学转过来就知道了。(背对同学的示范者转过身来)。
师:对呀!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站着的,所以左右是相反的,转过来看就知
道他们用的都是右手。
【设计意图:从知识的城堡中回到现实,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可
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有价值的,这对一年级的孩子尤其重要。】
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开心,肯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知道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相反的。
生:我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数,同一个物体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回顾,让学生自己讲述所学到的知识,对已学知识
进行系统的建构。】
五、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师:看来没什么可以难倒你们,请拿出检测单,5分钟内完成。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测教师教学情况,
更是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检测单
班级: 姓名: 等级:
1、一共有( )个水果。
2 、
从
左
数,梨是第( )个,苹果是第( )个。
3、从右数,梨是第( )个,苹果是第( )个。
4、从( )数,西瓜是第 1个,从( )数,它是第 6个。
5、梨在桃子的( )边,在苹果的( )边。
板书设计:
左 右
相对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给足够的时空给孩子去活动、探究、交流,学生动静相宜,相
得益彰;从课后的小检测来看,效果非常好。这得益于本人的精心设计,主要
体现如下:
1.找准了知识起点。左右手、左右眼、左右脚……,这些都是学生对“左
右”的朦胧认识。教师通过简单的闲聊,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左右
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善于制造冲突。教师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造了三个冲突。面对
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轻而易举地
突破了重难点。
3.让学生用数学。经过学习之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有关
左右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
价值。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