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用水测量
时间
授课
教师
林冬兰
课型 实验 课时 1
教学目
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
这一特征制作水钟来计时;
2. 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
低等因素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测量从 150毫升水中流满 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过程;
预测并验证流满 100毫升水在不同阶段(0-20)20毫升,和
( 80-100)20毫升水所需时间;
2.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
2.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流满 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活动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学情分
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教学
(学
习)准
备
铁架台,有孔的塑料杯,水杯,100毫升量杯,滴管,秒表,
毛巾, 记录单 等。
教学过程设计
学 习 环 节
( 含 时
间)
学生学习设计 教师导学设计
一 、 意 识
定向
1. 喜欢。
2. 时间。
3. 日晷,刻漏,沙漏,香
……
4. 水的多和少。
1.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来猜猜它是什么?你们
真厉害!
2.现在我们要知道时间
看看钟表就行了,但是
古代的人没有钟表,他
们是怎样知道准确的时
间的?
3.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
识很丰富。刚才有同学
提到刻漏,也就是水钟
我们知道日晷是利用太
阳的影子变化来计时的
那么水钟是利用什么的
变化来计时的? 4.那
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研究一下:《用水测
量时间》
二 、 自 主
生成
1.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2.水钟计时准不准?
……
1.关于这节课,你们最
想知道的是什么?2.看
来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
多,那么今天我们就带
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穿梭
到古代,古代的人非常
的聪明,他们发明了两
种类型的水钟:泄水型
和受水型。像这样底端
有出水口的,用水量的
减少表示时间的是泄水
型。像这样用水量的增
多来计时的是受水型水
钟。
三 、 交 流
共生
1.不知道。想。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领取器材,开始实验。
4.小组分享实验数据。
5.学生说原因并分析。
6.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并说
明原因。
7.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
8.小组分享实验数据。发现前
面的流满 20毫升和后面的 20
毫升所用的时间不同。
9.在这过程中水量发生变化,
也就是水位发生变化。水压的
作用使得水的流速不同。
10.保持水位不变,一直往杯中
加水,使得水位一定,只要保
1.老师想测一下流满
100毫升的水需要多长
时间?你们知道吗?那
你们想研究吗?看我今
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器
材?介绍器材。利用这
些器材你们能够测出流
满100毫升需要多长时
间吗?
2.出示实验步骤。
3.同样是流出 100毫升
的水,不同的小组所用
的时间却不同,这是为
什么?要是忽略这些人
为的因素,水钟还是能
够计时的。流满 100毫
升大约需要 1分钟。4.
持水位一定,就能够保持水速
一定,那么就可以用来测时间
了。
流满 100毫升大约需要
1分钟。也就是说每流
出 20毫升要 12秒。对
吗?到底是不是 12秒?
大家都有疑问?那我们
来做个实验吧。5.同样
是流出 20毫升,在不
同阶段所用时间不同?
为什么?你们能解释一
下?6.要是水的流速不
同还能用来测时间吗?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以固
定的速度流逝,那我们
要怎样改进?
四 、 展 示
检测
1.认真的观察,发现管子的作
用是保持水位不变。锥形漏斗
则可以保持水速不变。
1.你们真厉害。我
们的古人也想到了这里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
做的?他们是怎样保持
水位不变的?水速不变
2.你们真了不起。一下
子就解决了问题。
五 、 反 馈
秉补
1.用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
2.流满 100毫升的水需要 1分
钟。
3.水的流速是先快后慢。
4.我们只要保持水位的不变,
就能更准确的测量时间。
5.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看到没有关好的水龙头要及时
关上,避免浪费。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
获?2.我们知道 1分钟
对于 2毫米的小孔要流
出 100毫升的水,那么
一个小时,一天要流掉
多少水?所以以后的生
活中同学们怎样做?
板书设计
作业
用水测量时间
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水量减少 水量增加
100毫升→统计小组数据1分钟
20毫升→12秒
(0-20)20毫升→小组数据
(80-100)20毫升→小组数据
时间不同,水速先快后慢
保持水位不变
教学反思 自从开始准备上这节课,主要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
我:1、怎么让孩子明白做滴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验
证水是否具有等时性,而不是用水来测量时间。2、如
何指导孩子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之后得出的数据要进
行数据分析,得出大致的倍数关系,势必对孩子的操作
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个活动中,要注意的细节确实有很
多,先堵孔,然后同时计时和放手,观察液面高度,等
到液面到达一定高度,就堵孔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过
程中,只要有一个同学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
性,以至于影响后面数据能否顺利呈现。
上完这一课以后,我觉得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在一个容器里装 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
困难的,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流到还剩下一点的时候就
不会往下流了。其次,让学生根据流完 100毫升水的时
间来推测流出 10毫升、20毫升水的时间有难度。流出
10毫升水的时间比较短,学生测量起来也有难度。所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进。把书上的几
个实验进行了整合。我的改进方法是:在一个漏瓶里装
150毫升水,然后测出流满 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为
什么选择 150毫升?选择 100毫升的话到后面水位发生
变化,水就不能全部留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装 150毫
升流出 100毫升所用时间是 1分钟。这样让学生更有概
念型。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样流出 100毫
升的水,发现不同的小组用时不同。让学生自己找原因
然后再总结如果忽略这些人为的因素,能不能就说流满
100毫升需要一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忽略这些误差
之后,我们的水是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流满 100毫升
需要一分钟,在此基础上我们能不能推测出流出 20毫
升水需要 12秒。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让学生自己做
出推测。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验证,发现流满 100毫升
水不同的阶段所用的时间是不同。也就是水流速度不同
原因是水位的变化。我知道时间是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变
化,那我们的水钟要用来计时,要怎样解决水流速度的
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
探究。让他们遇到问题,自己去分析思考,最后动手去
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让他们养成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认
真的观察,合作。激发他们去探究用水计时的兴趣。但
是本堂课也还存在许多不足:①对学生的发言反馈不是
很到位。当孩子们没有得到我预期的答案时,我心里有
些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特别是在提及到底要加
多少水的问题?当学生的实验数据没有得出我想要的结
果事,并没有再去回答为什么加 150毫升:加 150毫升
流出 100毫升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1分钟。如果加 100毫
升,到了后面由于水位发生变化,后面的水并没有流下
来,加上我选用的是 170毫升的一次性杯,这样做更合
理些。②这节课总结的时间不够。由于前面讨论加水的
问题,花的时间较多,导致时间不够。以后再自己的教
育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在
有限的时间里能更全面的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