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陈旭彦
单      位 : 星河学校小学部
上传时间 : 2019-11-01 10:02:19
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doc(25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 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 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 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 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 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❷ ➷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 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 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 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 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 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 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 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 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 格: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 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 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 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 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 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 俗的新文学 - 1 -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 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 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 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 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 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 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 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 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 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 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 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 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 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 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 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 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 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 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 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 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 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 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 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 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 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 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❸ ➷ 标志: 兴起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❹ ➷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 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 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 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 2 - - 3 -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星河学校小学部
    陈旭彦 2019-11-01 10:02:2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