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陈毅君
单      位 : 卓雅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1-01 15:12:30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doc(4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南山区卓雅小学 陈毅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P5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 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 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Flash 动画课件,直尺,长方 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片片飘落的树叶成了小昆虫 运动的乐园。看!天刚亮,一只喜欢运动的小瓢虫已经 开始锻炼身体了。(课件:FLASH动画演示小瓢虫沿着树 叶的边线爬一周) 观察小瓢虫是怎么运动的。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 师:你是怎么理解一周的?伸出你的小手和小瓢 虫一起沿着树叶跑一周。 师:小瓢虫真是喜欢运动,它还想再跑一圈,这 回,它想换个地方起跑,它要怎么爬才算一周呢? 师:小瓢虫在运动中发现了一个数学知识,你想 知道吗? (课件演示: 小瓢虫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 是树叶的周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 二、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三、自主合作探究 1.描树叶的边线 师:小瓢虫在树林里还找到了许多漂亮的树叶,并 做成不同形状的图片送给大家,你也学学小瓢虫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初步理解 一周的意义,了解一周是沿着 树叶的边线从一个起点走一圈 又回到起点。 小活动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进 一步体验沿着边线走一周的意 义。 通过从不同的起点走一圈的活 动体验,让学生理解一周可以 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又回到这个 起点。 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一周的 边线,会描出树叶的边线 用彩色笔描出树叶的边线,使它更加漂亮。 演示时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描边线。 配合练习:画一画 导语:小飘虫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它还给我们 带来几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 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描出它的边线。 师:刚才小瓢虫帮助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你能 不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呢? 总结:像树叶,小兔子图形的一个面,汽车的一 个面,物体的一个面等,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 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 2. 找一找,摸一摸。 选择你身边的一件物体,找出它的一个 面,摸一摸它的边线(提示:物体的一 个面) ②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 边指。 3.量一量、算一算 导语:图形的边线可以描一描,摸一摸,如果想知 道边线的长度,该怎么做呢?两人合作,量一量小瓢 虫送来的图片,算出图片的周长。 师:你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介绍你的方法。 (指名回答) 四、深化练习 情境引入:小瓢虫看到同学们表现这么好,它决定 带我们去观赏一场比赛。 (课件演示)练一练的第 3题。故事导入:丁丁和 当当是好朋友,他们都喜爱运动,今天他们选择了两个 不同的场地跑步,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集体讨论。 (课件演示小瓢虫赛跑,同时达到)。讨论:为什 么两个不同的场地,形状不一样,它们的周长却相等呢? 让学生亲自体验树叶的一周。 从树叶过渡到生活中各种不同 形状的平面图形,进一步体验 边线的一周。 从认识树叶的一周,图画的一 周,到认识周长的意义,从直 观感知到抽象概括。 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周长是指 物体一个面一周边线的长度。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 过同桌合作,一起学会测量并 计算图形的周长。 (先让学生估测,培养估算意 课件演示:通过平移边线和旋转图形可以发现周长 是一样的。 五、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 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你的同学表现怎么样? 识) 初步渗透“平移”和“旋转” 的意义。 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培养。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通过小瓢虫跑步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小瓢虫跑步的 路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树叶一周的边线,理解图形的一周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再 回到起点,从直观到抽象逐步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通过不同方式的操作活动,描 一描,摸一摸,量一量,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周长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认识周长,并初步学 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瓢虫动画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动画 中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在生 活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本节课教学是让学 生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体现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学生易于掌握,乐于学 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析】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他们的求知欲强,对新 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这节课恰好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 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1.创设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小瓢虫爬树叶”为主线的情境创设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在情景导入中,从学 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入手,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学习就在身边,又 充分地激发了学生想从“树叶”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2.实际操作经历感悟新知。   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什么是周长。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描一描,摸一摸身边物体的一个面,使学生感 知周长的意义。通过量一量,使学生具体领会到不同的图形、不同的面,周长大小的具体数 据。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进一步感知周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愉 快的合作学习中感悟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卓雅小学
    陈毅君 2019-11-01 15:12: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