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马婧如
单      位 : 白石洲学校
上传时间 : 2019-11-01 16:32:31
病句诊疗.ppt(79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 病句 • 病句的辨析 • 病句的类型 • 病句的修改 • 经典题型 • 答题技法 何为病句? 就是不合乎语法规范的有病的句子。 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 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辨析病句四诊法 (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 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 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 漂亮一些。 [辨析 ]含混不清。 辨析病句四诊法 ( 2)梳理(先化简,缩掉句子的附加成 分,理出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看是否有语病,再 检查附加成分。)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 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 ]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 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辨析病句四诊法 (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 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 畅了许多。 [辨析 ]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 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 习惯。 辨析病句四诊法 (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 是否自相矛盾、是否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 我起床了。 常见的病句类型 ( 1 )成分残缺 ( 2 )搭配不当 ( 3 )语序不当 ( 4 )指代不明 ( 5 )否定不当 ( 6 )词语误用 ( 7 )不合逻辑 ( 8 )重复堆砌 病句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 ,以上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学习,利于掌握。 ( 9 )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 10 )并列不当 第一类—— 例 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 和来信。 例 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例 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 为发达的国家。 例 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例 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搭配不当 第二类—— 例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例 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强国。 例 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成分残缺 第三类—— 例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 ,处心积虑。 例 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词语误用 第四类—— 例 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例 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 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 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 在这方面。 指代不明 第五类—— 例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例 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例 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 保护视力啊!” 语序不当 例 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第六类—— 例 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 流泪呢? 例 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 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 度。 否定不当 第七类—— 例 1: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例 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重复堆砌 例 3: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 删改一些。 例 4: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第八类—— 例 1: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例 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 居全班之冠。 例 3:一天一夜没停的吵闹声又响起来了。 不合逻辑 例 4: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 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第九类— 例 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 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 2: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例 3: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 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障。 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第十类—— 例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例 2:参加这项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和 中学生。 并列不当 修改病句的方法 (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原则: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修改病句 ——学生实际操作二 例 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 和来信。 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只可和 “ 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第一类——搭配不当 第二类——成分残缺 例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第三类——词语误用 例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 ,处心积虑。 例 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第四类——指代不明 例 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第五类——语序不当 例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第六类——否定不当 例 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 流泪呢? 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 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 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 掉。 第七类——重复堆砌 例 1: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删去“进行” 第八类——不合逻辑 例 1: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 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第九类—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例 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 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 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 应。) 第十类——并列不当 例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经典中考题回放 1、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 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主语残缺,可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 2、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 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搭配不当,“朴素”“亲切”不能修饰“歌声”, “焕发”不能与“芳香”搭配。 经典中考题回放 3、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 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合事理。“凝视”是指“视线不动地看”,而 “从头到脚”则是移动了的,前后矛盾,应改为 “打量”。4、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 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搭配不当 经典中考题回放 5、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 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成分残缺,应在“阅读名著”的后面补充“等方面‘。 6、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 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否定不当,应改为“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寻找辨析病句的技法 识破命题人的伎俩 小结答题技法 积累典型病例,学会举一反三 考题中常见的病句,往往是一些 “类型化”了的句子,我们如果有意识地 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记忆一些典型病例, 那么我们再面对同类的句子时,就会特别 敏感,很容易断定毛病出在哪里。 考题中的常见病例 (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 “ 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 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如: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考题中的常见病例 (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 4)词语搭配不当。 如: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考题中的常见病例 ( 5)“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是“时时刻刻 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 如: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 焦急地等待着。 ( 6)前一个句子是选择性设问,后一个句子的回 答不能与之对应。 如:特异功能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背后是真理还是谎言? 科学只能让我们作出否定的回答。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白石洲学校
    马婧如 2019-11-01 16:32: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