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娄月
单      位 : 松坪第二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1-04 08:47:18
牧场上的家(娄月).doc(4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四年级音乐学科教案 上课教师:娄月 授课年级:四年级 课题:《牧场上的家》 课型:唱歌课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 识 目 标) 1、习惯目标: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歌曲的旋律线和结构。 3、知识目标:在音乐活动中熟悉和了解北美洲的民歌和音乐,增进对北美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学唱 《牧场上的家》,感受其旋律进行的方向。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检测方法 任务一 时间安排: (10分钟)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情境导入:以视频、图片 语言解说等方式引领学生“参 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模唱, 了解它的地方风情和特色,并 邀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 一起律动 1、师生问好 2、身体律动 常规观测 身体律动 任务二 时间安排: (20分钟) 3、 歌曲学唱 1、活动:哼唱练声曲《牧场欢迎 你》(注意唱准长音的时值) 2、完整播放歌曲,设问:歌曲 是几拍子?有何特点?然后引 导学生在节奏对比练习中理解 弱起小结;注意换气记号 3、引导学生用lu跟琴轻声哼唱, 注意句子的换气口;注意控制 学生歌声的音量和伴奏音乐音 量的协调性 4、引导学生找出歌曲所有的旋 律音,并按音高顺序由高到低 排列出来 1、听听、唱唱 2、听听、想想、读读 (读歌词时掌握儿化音和换气技 巧) 3、听听、唱唱 (跟随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 儿化音“那儿”要唱准,分组自学 第二段) 1、听听、动动 (跟琴一边唱歌曲旋律,一边用手 臂随旋律的起伏上下划动;分小组 画出其他不同乐句的旋律线,完成 课本课后作业) 提问回答 歌曲演唱 画旋律线 习题完成 任务三 时间安排: (15分钟) 4、 拓展延伸 1、通过手势动作提示演唱的换 气口和演唱力度 2、介绍歌曲文化背景 3、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1、歌曲演唱处理 2、知识了解 3、创编歌词 小组表演 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传统田园民歌。歌曲为三拍子,大调式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平 稳舒展。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跟着音乐一起划出三拍子,多次聆听后能轻声跟着哼唱,并尝试边 唱边划出旋律线。在换气口和演唱力度方面处理的也较好,由于时间关系,创编歌词作为作业布置, 下节课再检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松坪第二小学
    娄月 2019-11-04 08:47:1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