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 课 《桥》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
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
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
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
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
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
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
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
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
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
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
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文体,初识小说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老师想知道你们最近有
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
(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章回小说、魔幻小说、
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平时也很喜欢读小说,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很
特别的小说《敲门声》。(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
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师:看你们满脸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
生: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
生:只剩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门外会响起敲门声?
生:我感到恐怖。
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既然是一篇文章,怎么会这么短?
师:看来这篇小说留给大家的疑问、悬念很多。像这么短的小说它有个名
称,叫-------
生:微型小说。
师:是的。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
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二、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那么小小说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小说
《桥》,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齐读课题)桥。
师:还记得吗?桥的主人公是谁?(老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7----23自
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开始吧!
(幻灯片出示:
1、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用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写写你的感受。)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1、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2、品读交流
我们先来看这组句子,出示句子:(幻灯片 2):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
山。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临危不惧)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
是冷静。
师:还有那个词?老汉不说话(盯),
师:老汉盯着人群,他想用这样的眼神告诉人们什么?
师:一个“盯”字,我们走进了老汉的内心。
(2)交流继续。
(幻灯片 3):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
员排在后面!”
师:谁来读读这组句子?“沙哑的喊话”这是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
师:你们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短---简洁)
师:老师把老汉说的话改一改,
(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
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过去。)
师: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情况危急,不容废话。)
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样的语言?谁来试试?(掷地有声、斩钉截铁)
师:真好!读着读着,一个果断指挥的老汉就立在了我们眼前。
(3)洪水越逼越近,越来越深,此时此刻,唯一的生机就是……对,走过
桥就有了生机。可是……(幻灯片4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谁来读这个句子?句中老汉的那个动作最让你感动?(此处应该有掌声)
这一“揪”,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揪的、吼的是谁?(——他的儿子)老汉
这一揪多儿子意味着什么?(死)对村民呢?这一揪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
汉?
(引导,板书:公正无私)
师:同学们,假如这一揪,或多或少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无
情,那么接下来
(4)(幻灯片5):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
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从这一个“推”字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老汉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这就是父爱如山呢孩子们!板书:父爱如
山)
师:我们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
人。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语言的秘密,老师认真数过,课文只有短短的
51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语句都非常——(板书:语言简洁),,
师:语言简洁是小小说的突出特点。其实,课文还用同样简洁的语言描写
了暴雨、洪水。
四、关注洪水, 领悟写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读找)
2、汇报交流
(1)师:(生逐句读画出的句子屏幕出示)哪一组句子最能突出小小说语
言简洁的特点?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雨大)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师:还有哪个句子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
个句子把“山洪”比作“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师: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可怕的洪水?(拟人)谁来读读拟
人的句子?(每人一句)
师:屏幕上出示的是我们刚才交流的句子,谁愿意连起来给大家读读?
(指优生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腰。
师:他的朗读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洪水?(心惊肉跳、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浊浪滔天···)
师:洪水越逼越近,越来越猛!我们一起看(播放洪水视频)如果是你面
对着这样的洪水,你会怎么样?我们再来看洪水前的老汉。
(幻灯片7出示:
(女)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男)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
座山。)
(女)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男)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
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女)水,爬上了老汉的腰。
(男)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我们合作着读读,女生来读洪水,男生来读老汉的表现。
师:此时此刻,我们再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可怕的洪水?
(指生说)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出老汉在危急时的先人后己。
生:用洪水衬托老汉的镇定。
师:你们真厉害。已经总结出了小说的又一大特点-----环境衬托。(板书:
环境衬托)至此一个血肉丰满的老汉形象真实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接下来让
我们继续走进文本。
师:找一找,文中的哪处描写,让你对老汉的崇敬之情达到顶峰?让我们
情不自禁的想潸然泪下。
师:为什么作者直到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生: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
生:这样可以吸引我们读下去。
师:就像课前我们读的《敲门声》,结尾有悬念,意味无穷。板书:巧设
悬念)
生:齐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后四段)
五、拓展文本,学法迁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小小说这种文章。
生:我知道小小说有很多特点,比如:语言简洁、环境衬托、结尾巧妙。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继续领悟小说的特
色。谁来读读助学提示。
助学提示
1、画出文中人物外貌以及言行描写的语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做做批注。
2、想一想环境描写在人物刻画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师:你画出了那些让你感动的语句?透过这些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无名战士?(生畅所欲言)
师:合作者交流着,无名战士那大公无私,忠于革命的光辉形象已呈现在
我们面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把人物置身到了怎样的环境里?(指生读
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草地环境?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师:作者为什么要将人物置身在如此荒凉、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指生回
答)
总结:正像同学们所说,恶劣的草地环境使无名战士的形象更加丰满,更
加鲜明。这正是烘托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两篇小说,,他们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
单,确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感动。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篇小小说,一起欣
赏。(课件出示小小说读)
(1)最荒诞的小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他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
吃了。(指生读)
师:大家都笑了,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个面包,
常常为了欲望失去了自我。
(2)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
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
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
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师:这篇小小说告诉我们一个秘密:缺陷也能与芬芳同在。最后一篇小说
的名字就叫《秘密》。
村里有个孤儿叫 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
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 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
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 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
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
师:温情在秘密中流淌。有人说:小小说是惊鸿一瞥,是尺幅微澜,是九曲
回声,是绕梁三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近小小说,领略他的非凡魅力。
教学反思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
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
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
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
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
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一、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
授。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
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
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
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
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一
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
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二、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一篇文
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
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1、给学生默读的时间。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走进文本,形成自
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哪些地方让你感
动”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
交流,谈一谈让自己感动的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
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多是在默读的思考体会中所
得。
2、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例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
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
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还有课文中的两个“吼”字的不同理解,学
生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等等。第二个
“吼”字应该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读出他的急。让学生理解后在读中感
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读是实践,又
是训练,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3、读、写结合。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表达方法很有特点的文章,如何在
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也就是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感悟理解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洪水描写的作用上,在
课题桥的含义上,都有对方法的渗透,但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过多的讲解。
《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文章是以老汉的妻子来祭奠丈夫
和儿子中结尾。让学生写出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学生的情绪最大程度地
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充满了深情,有几个情感丰富的女生
眼里闪动着泪花,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但本课当中回想其中,不足之处甚多 :
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
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
虽然都设计到了,但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
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首先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
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一篇文章,教师要从文
章的内容、主线、主调、文道上等进行整体的把握,所以教师要能够透过文本
的字面去领悟那涵咏不尽的真义,要能够细致地体察文中酣蕴的情、味,在教
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个性体验,并使这一切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资源,使之
形成学生的内化,使文本、学生、教师三方面的有机统一,达到更好效果。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