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了 2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
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
质材料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
括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磁铁磁性的定义。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
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策略】
通过问题、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
应用。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
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
“探求性”、“应用性”。
【教学流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t:同学们,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烧杯里,
要想不接触到水,怎么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s:用钩子把它钓出来
s:用磁铁把它吸出来
s:加盐
t:好,刚刚有同学说到了用磁铁,老师这正好有一块磁铁。想请他来试试看。
固定ipad,投影磁铁吸回形针。
t:磁铁果然可以把回形针吸起来。我们来看看,磁铁还能吸引什么物质呢?(板书:
磁铁)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t:磁铁除了能吸引回形针,还能吸引什么物体呢?
s:钥匙。文具盒。金属……
t: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游戏材料,看看他们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来看老师的大屏幕。这里有 20种不同的东西,有我们熟悉的木块、玻璃片、铅笔,还
有这个暗红色的金属片是铜片,这个银色光泽的金属片是铝片。
结合你们的经验,请你们预测这些物体能不能磁铁吸引。把你的猜测填写在这个实验
单上。
来看看屏幕上的实验单,如果你判断可以被吸引的,在物体后面打“钩”,不能被吸
引的打“×”。如果你不能确定的,画“○”。如果可以,你可以挑选几个物体,把你的
理由写在理由这一栏。都明白了吗?
S:明白了。
T:好,请组长拿出你们桌上的实验单,现在开始预测。
小组所有成员进行猜测。教师巡视全场。找一个同学把他的预测贴在黑板上。
t:我们来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预测,请你们对比自己的预测,找找有没有不一样的。
说说你的观点。
S:我认为铜片可以被吸引,因为是金属。
S:我认为铝片不能被吸引……
S:我认为硬币可以被吸引
T:好,这几个是我们有争议的。那到底哪个观点才是正确的呢,我们用实验证明。
T:老师给你们每个组准备了一个条形的磁铁,请你们用它依次来检测每一个材料。
能做到吗?
S:可以。
T:为了准确,每一种材料要检测多次。可以吗
S:可以
T:没做完一种要及时记录?
S:可以。
T:做完所有的请把材料收好放在托盘中。
S:可以
T:那就开始吧。
组长领取磁铁,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之中
t: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教师用ipad拍下学生的记录单。
T:听到这组同学的报告,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的实验记录结果,找找有没有不一样的、
有质疑的?
s:不对,我们的硬币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T:好,硬币。我们请这个组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教师请该组成员在投影下实验给大家看。
t:奇怪,他们小组的硬币真的不能被磁铁吸引,这是为什么?
s:他们组的硬币和我们的不一样。
t:哪里不一样呢?
s:样子。可能成分也不一样。
t: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让我们来看看百度文库关于硬币的资料。
展示资料。
t:我们寻求真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等。现在
我们来看这份资料,有哪位同学能快速找到关键的讯息。
S:他们的成分不一样!
T:对了。新版本的硬币成分是钢芯,而这个旧版本的硬币主要是铜锌合金。这里老师
补充一个小知识: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
T:硬币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关于铜片有疑惑吗?
S:没有
T:那铝片呢?
S:也没有
t:现在请小朋友们结合刚刚的实验,观察大屏幕上的材料,小组讨论:能被磁铁吸引
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s:他们都是铁做的。
t:对了,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T:老师这里有一枚一元的硬币,我们有没有方法可以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由铁制成的?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
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T:刚刚我留意到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有一位同学隔了一段距离还能把
回形针吸引过来。
S:确实可以。那是因为有磁性。
T:那如果在磁铁和回形针中间,我们再加一些其他的物体,磁铁还能吸引到回形针吗?
例如放入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呢?
S:都可以!
T:那我们来试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物体做实验。
小组成员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T: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充分汇报
T: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S:可以吸引回形针。
T:真的吗?那我也来试试看。
教师拿了一块很厚的木头实验,发现不成功。再换了一本很厚的书,同样不成功。
t:这是为什么?
S:物体太厚了也不行。
T: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可以吸引铁制品,但是太厚了,不能吸引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
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
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t: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T: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
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