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黄艺苑
单      位 : 华侨城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1-05 14:18:25
古诗二首 教案.docx(20.8KB)
  • 浏览 : 5
  • 下载 : 1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 《池上》一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 手打,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 可爱的形象。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 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一诗从“小”处入 手,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将细小的事 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水墨 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 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 “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 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 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 熏陶,使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 教学目标: 1.有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首、踪”等 12个生字,会写“首、 无”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生活、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釆、藏”等词语 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观察课文插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望江南》配乐。(教师)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 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釆、无”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 12课《古诗二首》。 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知道它可以作为量词,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1 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3 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1、出示图片(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 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同学们 说一说这是什么?哪个季节才会有呢?看,池塘里的荷花真美啊! 它们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除了荷花,池塘里还有什么呢?它 们像什么?(请生说)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好好欣赏一番呢?诗 人白居易看到这样的池塘,非常欣喜,还写了一首诗呢!今天,老 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它叫——《池上》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请学生读古诗,指导读诗方法:意断气连,字正腔圆。 4.齐读 三、随文学习,趣味识字 1.出示诗歌第一句。 2.请学生读。 3.待学生读准字音,讨论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提问:偷是什么意思?(指不经过他们允许擅自拿别人的东 西。)这个行为听起来好像不太好,是吗?(小孩子淘气,可能不 知道这个行为不好)是呀,你和作者白居易的想法一样呢! 我们再来看看“采”,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看看,它像不像一 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它的意思其实就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同学们记住了吗? 4.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5.出示诗歌第二句。 借助图片了解“浮萍”。 大家看图片,你认为诗人看到的会是哪副图呢?(一幅浮萍稀疏, 一幅浮萍繁多)学生回答,答案不单一,让学生发散思维,体悟 “一道开”的感觉。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图片出示词语:首先、踪迹、浮萍、首长、风采和足迹,开小 火车读词语,检查是否识字。 2.齐读古诗,加深印象。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 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 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 下的痕迹”。 3.讲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4.将古诗挖空,检验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把《池上》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充 满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泉”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字理识字; 2.出示泉眼的照片,形象地认识词语,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的大意。 3.出示图片,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展示词语:可惜、泉眼、晴天、露出、树荫、小池和温柔, 用接力棒的方式记检验字词,熟悉生字。 四、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教师: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 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 )。我们 读一下前两句诗,都有什么景物?后两句呢? 4、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 起尽情朗诵吧! 3.讲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4.将古诗挖空,检验背诵。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首”“采”“无”“树”“爱”“尖” “角”。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无”“树”“爱”“尖”“角”。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把《小池》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仲夏》和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东湾小学
    崔丽琼 2021-04-08 16:23:30 下载
  • 华侨城小学
    黄艺苑 2019-11-05 14:18:2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