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古老的交通工具(四年级下册美术)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
色彩与功能特点;
2、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究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和功能
特征,在比较中,体会“风俗画”、“历史画”;
3、感受古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
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古代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难点 了解古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媒体 课件、有关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 油棒、色笔、画本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出示课件《博物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参观”历史博物馆,欣赏古代各式各样的交通工
具。(提供一些古代的交通工具图片欣赏,如:步
辇、轿子、马车、独轮车等图片)
思考讨论:你见过这些工具吗?在哪见过?它有什
么作用或功能?
汇报感受: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生活需要、
社会、历史和科技的发展。
板书课题:古老的交通工具
二、讲授新课:
1、比较欣赏平面与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
船。
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图片,比较“漕船与陶
船”的异同。(板书表格:)类型 材料 功能 艺术
性漕船 陶船
②、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了解“漕船与
陶船”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陶
船”是中国最早发明“舵”的物证,是当时船舶技
术高度发展的标志;“木船”随着社会的发展,渐
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用于建造木船的造船技术,却
流传在世界造船史上。现在,古老的小木船在今天
仍为水乡的人们带来方便。
2、比较“步辇、铜马车与陶牛车”的异同。(板书
表格:)类型 材料 功能 艺术性步辇 陶牛车 铜马
车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些作品是反映真实生活
的艺术品,它们充分表现了我国卓越的陶塑、青铜
铸造工艺。 3、感受“风俗画”与“历史画”。
①、欣赏《清明上河图》 A、了解热闹繁忙的漕运
枢纽,感受“风俗画”。思考:你听到了什么?你
看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B、了解木制漕
船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观察画家是如
何用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细致描绘木制漕船的
造型的。 C、观察画面表现人物生动和热闹的场景。
②、欣赏《步辇图》 A、提问:你知道汉族文成公
主和藏族松赞干布的故事吗? B、画中的唐太宗坐
的“步辇”与轿子有什么异同? C、感受作品中运
用的比较衬托手法。宫女——唐太宗:体形、动态、
神情等。
三、体验创作:
1、布置任务:学习用文字语言或绘画形式评述表现
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古代交通工具。也可图文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
1、作品展评
2、分享收获: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能
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评述自己喜欢的古代交通工具。
教学反思:
同学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许许多多现代化的科技交通工具,像
摩托、汽车、轮船、飞机等等,而对于古老的交通工具却很少接触,
例如轿子的多种形式,当时船、马车、牛车的模样,以及用途等等。
对于现在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历
史背景、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古老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使用,让
学生对古老的交通工具有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