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周大勇
单      位 :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
上传时间 : 2019-11-07 11:25:42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教学设计 -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 - 周大勇.doc(740K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教学设计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教学设计 执教人: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 周大勇 1.教学内容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九 课。实际对应的是四年级下学期,本册主要让孩子们学习 Excel和 PowerPoint 的使用,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完 PPT素材,并在第八课搭建完 PPT框 架后,学习利用PPT自选图形制作旅游导览图。 本课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个是学习绘制自选图形,二是修饰自选图形。三 是将自选图形与图片、文字相结合。 2.设计思想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研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 教材体系,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养成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加突出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信息技术课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的特点,因此,教学中主要通 过大量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习方法、解决 问题。轻松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它们 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让学生学习有限的书本知识,而 是通过教材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思考,学生生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选图形在PPT中的使用方法及美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学习新技术,最后掌握新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把有限的时 间利用在有需要的制作过程中。 在这里,设计这样的目标和要求是想通过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 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学习是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而工作生活也需要 我们学断的学习的理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PPT自选图形的使用,自选图形中图片及文字的配合。 本课难点:自选图形与文字、图片的配合使用。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北京导游图》教学设计 7.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 时间 活动目的 环节一: 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幻灯片制作的方法,例如在幻灯片里添加文字、 插入图片等等,我有幸最近到了首都北京一趟,我把我在北京旅游的顺序用幻灯片做 了一个导游图,下面我播放一遍,请同学们观看,并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在北京游览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怎么知道? 2.这张幻灯片上使用了哪些元素? 已经学过的:文字、图片、艺术字 还未学过的:不规则形状图片、动画、图形与图片 3’ 从生活中的事例切入教学, 激发学习欲望。 环节二: 授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个形象的游览图,但是我还有一些不会操作的元素该怎 么办呢? 没关系,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操作方法的视频,如果你需要学习相关操作 就可以自己打开来观看,还可以多次观看直到学会为止,自己已经掌握的就不用再看 了。然后利用观看视频学会的方法来制作这个浏览图。 1.首先我们来观看一个不规则形状图片的设置过程,看的时候请思考:通过观看 这个视频,你学会了什么? 2.出示所有的教程视频,问:如果我想学习设置动画的过程,应该观看哪一个视 频呢? 3.下面开始学习制作这个导游图,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 随时向老师询问。 5’ 此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 先先引导孩子共同观看一 个视频,学习其中的操作 方法,让学生了解利用视 频学习的方法,再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制 作需要,找到相应操作视 频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有 针对性的学习,第三个步 骤再来利用学会的方法来 制作 PPT 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北京导游图》教学设计 环节三: 制作 学生利用自学的操作方法来制作 PPT ,可以先看视频再制作,可以边制作边看,哪些 不会看哪些。 教师巡回指导, 25’ 体现在做中学,增加教学 的实用性。 环节四: 展示与巩固 展示学生作品,利用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来进一步巩固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 5’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环节五: 小结与拓展 同学们,小结 PPT 制作过程的:自选图形及基修饰;在自选图形中添加照片与文字; 给幻灯片添加渐变背景等。 但是有的同学做出来的 PPT无法展现他的浏览顺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在下一节 课学习。 2’ 增加课程的连续性,承上 启下 7.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比较难把握的是时间分配,也就是教师新课教学演示的时间和学生学习操作并制作相应作品时间的平衡问题。本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 题,在教学中把学习新知识和学生相应操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做中学。此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先引导孩子共同观看一个视频,学习其中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利用视频学习的方法,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制作需要,找到相应操作视频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三个步骤再来 利用学会的方法来制作 PPT 。实际上还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推进课堂,但把学生被动听灵活地转化为了主动学。这种方法的好处还在于,与以往教 师演示教学相比,就算有学生在一次演示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多次观察视频,直到掌握为止!这样教师的重点可以放在指导孩子做出个性化的作品, 而不是用大量时间来教学生如何制作上面。 3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周大勇 2019-11-07 11:25:4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