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
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倍”的意义;
2
.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分析能力。
教
学重点: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理解“倍”的意义。
教
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倍数关系
教
学过程:
一、
情
境激趣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今天我把七色花带来了,看看,漂亮吗?我要把它发给每个小组中积极举手、认真倾听、善于思考、勇于发言的孩子,“校园七色花,朵朵都精彩”。
色花越多,说明你们的表现就越精彩!期待你们在今天的課堂上美丽绽放。
师
:一大早,森林里热闹极了,到处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想知道发生了什
么事情吗?哦,原来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了。(播放视频)
师
: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动物,请你边看边在心里默数,把数得的数记录
在练习纸上。
学
生数完并记录、汇报每种动物的数量。
师
:今天我们就和这群快乐的动物交朋友,帮助它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課题:快乐的动物)
二、
新
知学习
1
、
探
究新知
师
:最先开始的是鸭子的游泳比赛和小猴的爬树比赛,机灵的小猴们,想和
鸭子比比只数,你能帮它们比一比吗?我们用一个圆圈代表一只猴子或一
只鸭子,在纸习纸上画一画、比一比,比完后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
么比的。
让
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比法贴在黑板上展示,介绍比法。(预设:学生大多介绍
谁比谁多几只,谁比谁少几只的比法)
师
总结: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比多比少。除了对小鸭和小猴的多少进行比较外,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可以怎么比呢?
a. 认识份数
:把 3只小猴,圈在一起看作是
师
小结:我听明白了,这样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 6里面有 2个 3,是吗?
b.感知倍数
:6里面有 2个 3
请
同学们像我们刚才那样,把你刚刚画的图也圈一圈,说一说。
:在这里我们是把什么的只数看作一份?
2. 求异发散
:爬树比赛和游泳比赛结束了,你瞧,小动物们都来庆祝了,你还能从图中找出类似这种倍数关系的例子吗?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生从图中找其他的倍数关系,画在练习纸上,找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倍数关系。
请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找的倍数关系。引导汇报方式:我们把( )的只数看作 1
份,( )里面有( )个( )。( )是( )的几倍。
(
预设:这是学生自己第一次找倍数关系,因此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建议展示时可有选择性的选一个错误的例子,通过纠正错例,巩固认知。例
如:12和 8,是不是倍数关系?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如果让你加一加,
减一减,能把它变成倍数关系吗?可以怎么加,怎么减?)
3. 深化认识
:同学们学得真棒,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倍数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鸭子的只数
果再来三只小鸭(共有
得最高的小猴去领奖了,只剩下
总结:也就是说不管它们的数量怎么变化,只要把小猴的数量看作一份,鸭子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鸭子的数量是小猴的几倍。
4. 引入算式
:碰到像这样数量多的情况,刚才我们圈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点麻烦?其实像这样的倍数关系,可以用一道算式来表示,用什么算式呢?
板书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小结:12表示小鸭的只数,
:把你自己找到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算式表示,写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三、
小
结评价
1.回顾总结
顾一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2.七色花评比
:我们来数一数每个小组得到了几朵七色花?这里面你有没有发现倍数关系?学生说一说评价表中藏着的数量关系。
:老师也从每个组的七色花数量中发现了一个倍数关系,我用一道算式表示,你能猜出这道算式背后藏着的倍数故事吗?请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两个组七色花的倍数关系,让其他学生也来猜
一猜。
3
.
总
结延伸
子们,在七色花当中有一个爱字,它希望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爱思考,爱发言,爱倾听,爱质疑,让我们带着这些好习惯继续今后的学习吧。
教学反思:
“
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是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为了让二年级的孩子建立
起倍的概念,首先,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搜集信息,从猴子的数量和鸭这两
个数量的关系入手,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让学生明确“6里面有 2个 3”“6
是 3的 2倍”。为了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活动经验,我让学生从情境图中寻
找其他的倍数关系,并在汇报过程中不断强化“( )里有( )个( )”这一
结构,而这个结构就是倍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之与除
法建立起联系,也就水到渠成了。其次,我把猴子的数量和鸭的数量的例子,
从两方面进行了拓展。先把鸭子的数量由 6变成 9、变成 12,鸭子的数量也相
应变成了猴子的 3倍、4倍。接着,再把猴子的数量由 3变成 2,让学生说此
时两者的倍数关系。数量的变化,导致倍数发生变化,但是,“倍”的实质没
有变,都是要看( )里包含了( )个( )。这样的设计,课堂的思维含量更
加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倍”的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