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时 2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会计算分数混合
运算。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1、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
方式
谈话、合作、兴趣教学。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巩固
拓展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在黑板
上展示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各小组
口头回答问题1、2、3,并且相互补
充,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所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4、5,在
展示区展示出线段图,并列出每
一步算式。
展示出综合算式,并得出结果。
1、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2、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
学书上第21页图)
导语:春天来了,让我们去野外活动去
吧!
1、你从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3、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什么?
4、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说说数量关系?怎样求摄影小组的人数
呢?
5、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这里的单位一
是谁?
6、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
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
练习 22 页“试一试”,进一
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算法
思考并展示出问题6
练习22页第2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
_____。
纠正错误
板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方法一:先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再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2× 3
1 × 4
3 =3(人)
方法二:先求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再求航模小组有多
少人?
12×( 3
1 × 4
3 )=12× 4
1 =3(人)
教学
反思
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练习课
课时 2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分数混合运算题。
重点
难点
1、熟练计算分数混合运算题。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
方式
谈话,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巩固
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 1题。
1、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各小
组口头回答问题 3,并且相
互补充,明确解决问题的目
标所在
2、 思考、讨论、完成回答问题
4、5,将结果在小组内展示。
3、 列出综合算式,并得出结果
4、 练习 23页“练一练 6”,进
一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算
法
5、 思考并展示。
6、 师生完成练习册。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
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
努力。
生单独完成全优课堂
1、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2、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学生总结回答。
1、通过计算你能总结混合运算的步骤和
方法吗?
2、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要求学生写出完成第 4题的做的思路?
4、掌握标准量和比较量的方法。
5、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这里的单位一
是谁?
6、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
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
纠正错误。
板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练习
练习 23页“练一练 4”:660× 3
2 × 4
1 =110(个)
练习 23页“练一练 6”:5×6÷(5× 5
2 )=15(次)
或1÷ 5
2 ×6=15(次)
教学
反思
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二) 练习课
课时 2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能够在整数运算律运用的基础上灵活掌握,运用到分数的混合运算中。
重点
难点
用画图分析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
准备 设疑,激趣,合作,探究。
导学
方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巩固
拓展
学生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生小结做题思路。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
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
力。
第 25页练一练 3、4、5、9题
回忆问题:
1、乘法分配率?
2、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
4、分数混合运算法则?
5、如何找出题中的标准量和比较量?
1、同学分析练一练 2题的解题思路?
2、要求小组讨论合画出练一练第三题的
图解,并做出说明。
纠正错误。
板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练习
教学
反思
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三)
课时 2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会运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1、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决方法。
2、根据题意确定等量关系。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
方式
潜移默化、引导推进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一、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一、思考问题 1,小组交流。
二、结合问题情况进行估算,同学
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尝试自己动手画图(线段图),
导语:同学们,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节约用
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刚家的用
水情况。
一,出示例题
一、出示问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 12吨,
比八月份节约了 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二、结核问题进行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巩固
拓展
并回答问题 3四、思考,列方程,
展示到各自的区域。
五、同学相互纠正,补充
六、各小组代表谈谈分数混合运算
中运算律是怎么运用的。
七、对第五个问题自主找出等量关
系,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
出方程计算
八,巩固练习:练一练第一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
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
力。
第 28页练一练第 1题
和依据
三、引导学生尝试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四、同样的思路,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让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
同样适用
五、变题练习“比上月多用了 1/7,引导
学生利用线段图再分析题意。“
纠正错误
板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x- 7
1 x=12
7
6 x=12
X=14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 7
1 )x=12
7
6 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教学
反思
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三) 练习课
课时 2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学会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会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导学
方式
多媒体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一、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一、思考问题 1,小组交流。
二、结合问题情况进行估算,同学
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尝试自己动手画图(线段图),
并回答问题 3四、思考,列方程,
展示到各自的区域。
五、同学相互纠正,补充。
六、各小组代表谈谈分数混合运算
中运算律是怎么运用的。
七、对第五个问题自主找出等量关
系,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
导语:复习巩固
一、出示例题
练一练 4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尝试说出等量关系。
4、师生小结、总结就算方法。各组间交流
经验。
巩固
拓展
出方程计算。
八,巩固练习:练一练第一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
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
努力。
第29页练一练第5、7、8题
纠正错误
板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练习
第 29页练一练 6题
教学
反思
南山区华府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 二 课题 练习二
课时 1 导学案设计教师 刘先娥
教学
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解决实际
问题
重点 会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
准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导学
方式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导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创设
情境
探究
新知
巩固
拓展
同学回忆,复述我们分数混合运
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一、独立完成练习五各题。
二、交流汇报。
三、发现问题。
四、讨论解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
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
努力。
第31页第 8题,9题选做
这个单元我们对分数的运算又有了新的
认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
到的分数知识和数学技能。
第二题,求鸟笼的空间实际就是求长方
体的体积。
第四题,拉拉队人数=全班人数—比赛人
数。
第六题,用方程解答。
第七题,分析已知的信息,从具体的数
字信息着手。
第八题,找出等量关系式,用线段图表
示 1、2中的数量关系。
第九题,独立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
系。
板书
设计
练习二
一、计算练习
1、 7
3 ÷ 9
49 - 3
4 2、 9
8 ÷ 36
15 + 27
1
3、12÷ 6
5 + 9
2 ÷3 4、8÷ 4
5 + 4
1
二、画线段图解答
庆丰米店运进 1800千克大米,卖出 5/9,还剩多少千克?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