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陈文倩
单      位 : 南山外国语学校(…
上传时间 : 2019-11-08 22:47:19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61.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认识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回忆曾经做过的镁、硫、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讨论燃烧的共同点。 3、通过观看视频和改进的对比演示实验,描述现象,并分析原因,从而总结出 燃烧的条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 科学方法。 4、观看课本上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且着火点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 5、分析燃烧的共同点归纳出通常所说燃烧的定义,并了解广义的燃烧。 6、知道火灾的危害,通过分析灭火实例了解灭火原因,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 方法,由此培养安全用火的意识并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应急措施。。 7、观察三支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和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情况,描述 现象并分析原因,进一步加深对灭火原理的认识,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学重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准备】药品:白磷、红磷、浓盐酸、浓碳酸钠溶液 仪器用具:大烧杯(三个,两个装水)、热水瓶(或现场煮水)、 大小试管、试管塞、具支锥形瓶(吸滤瓶)、短试管、镊 子、火柴、滤纸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图片】 【讲述】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已开始利用燃烧反应。燃烧 发出的火焰能给人类光明,驱赶野兽,燃烧放 出的热量能取暖,使烧煮的熟食更利于消化, 促进人类大脑发育,还能用于冶炼钢铁、发射 火箭,促进工业发展和航天事业发展等等,可 见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 联系。 【过渡】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也曾接触一些物质 燃烧的反应,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分别是什么物 质的燃烧?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能否说出燃烧具 有哪些共同点?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观看图片, 倾听 思考讨论 回答 通过图片增加 直观感受,直 接点明主题 1 【过渡】同学们的观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我们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 【投影】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信息:白磷燃烧所需温度较低(40度), 红磷燃烧所需温度较高(240度)。 【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讨论】课本129页的四个问题 【总结板书】一、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积累知识】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意:从广义上讲,可燃物燃烧不一定需要 O2, 如 H2在 Cl2中燃烧生成HCl、Na在 Cl2中 燃烧生成NaCl等。 观看视频、描 述现象,分 析原因,讨 论交流 记录倾听理 解 清晰的视频有 助于全体学生 观察到相应的 实验现象并进 行有效的分析 掌握燃烧的条 件 了解狭义和广 义的燃烧 【过渡】1、刚才的实验为什么要求在通风橱或抽 风设备下进行?[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 散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 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2、能否改进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演示】 1.事先往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红磷,塞紧绑有气 球导管的塞子,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分别放 入盛有热水的烧杯和一支大试管中,把两支 大试管都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注意水的量 不能太多,以免下面压强太大,水温一定要 够高)。 2.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罩 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 验后不要取出试管) 【提问】上述装置与课本装置相比有什么优点? 讨论交流回 答 观察现象、 描述 思考实验装置 的不足,提出 改进方案,培 养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并渗 透环保意识 【提问】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相同吗? (引导学生联想烧烤时先点燃纸张、木条、煤油 后点燃木炭的事实) 【强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着火点越 低的物质越易燃烧。 【追问】可燃物的着火点能否任意改变? 【讲述】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 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可燃性气体、 参 阅 教 材 129 页表 7- 1,了解常况 下一些常见 物质具有不 同的着火点。 分析得出结论 不同可燃物的 着火点不相同 液体的着火点是不变的。固体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能因为表面积的大小发生改变而改变,如大 木头劈成小木条后易发生燃烧。因此固体可燃 2 物的着火点温度有一定范围。 【提问】物质的燃烧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张纸容易燃烧,而卷成纸团却不容易燃烧。 2、铁丝受热后,在空气一般只产生红热现象, 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以上事例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 些因素有关?结合工业生产和生活实例,你认 为要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 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 •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粉碎) • 增加空气的流通 提高氧气的含量 思考回答 如煤球变成 蜂窝煤; 烧烤时扇风 促进空气流 通; 炼铁时提高 氧气含量 …… 了解如何促进 燃烧更好地进 行 【过渡】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如何理 解这句话? 1、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6.7亿元! 2、2009年 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 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 工地发生火灾,损失高达 50亿! 3、2010年 11月 15日,上海某高层住宅楼发生 火灾,造成 58人遇难,多人受伤住院,财 产损失严重。 【提问】当火成为人类的敌人时,我们应如何将 其消灭掉?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讲述】灭火就是使燃烧停止,燃烧需要同时满 足三个条件,我们只要破坏燃烧条件,就能达 到灭火的目的。 【提问】下列灭火实例中分别是运用了什么灭火 原理? 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2、液化气罐着火盖上湿棉被 3、燃气灶着火关上燃气阀门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5、油罐车着火用水喷淋降温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过渡】蜡烛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下 面就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分析为什么蜡烛在不 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会有不同? 【播放视频】三支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思考回答 讨论交流 了解燃烧不当 引起火灾将对 人们的生命财 产造成危害 通过实例分析 认识不同灭火 方法的原理 3 【板书】Na2CO3+2HCl===2NaCl+H2O+CO2↑ 【小结】第一和第三支蜡烛的燃烧停止是因为隔 绝空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快速,不适于实验 室制 CO2,但却适合用于灭火。人们据此研制出 泡沫灭火器。 【演示】吸滤瓶中装少量浓 Na2CO3溶液,短试管 中装半试管浓 HCl,倒置二者迅速反应喷出大 量 CO2。 【提问】(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2)请你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设计一个简 易灭火器(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也可以用生 活中的用品)。 请同学演示 亲自操作,激 发学习兴趣, 学会评价一个 反应在不同条 件的应用,认 识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的重要 性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燃烧和灭 火你有了哪些收获? 【布置任务】若发生火灾,你有哪些自救措施? 你认识哪些灭火器? 畅所欲言 学会归纳所学 知识,培养表 达和交流能力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
    陈文倩 2019-11-08 22:47: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