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学反思
赵霞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这样写道:在
语言里,有两千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
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
人。
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反映的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体育
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
来”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本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看图说词、看图学词、反复
运用多种形式学习词语的三个活动展开,力求增强学生识字时的趣味性,提高
学生学习时的参与性和可接受性。引导学生归类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了
解形声字的形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一规律。
《在操场上》一课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运动,儿歌概括
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学习这一课内容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
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感觉有几点做的比
较成功,总结如下:
一、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1.按顺序说话。一年级的孩子在看图的时候,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
么顺序而言,为了纠正学生无序看图的习惯,今天教会他们从左至右的看图顺
序,图片中还有上下位置的人物活动,在学会从左到右的看图顺序学会后,我
继续教他们按从左至右兼先上后下的顺序看图说话。孩子思路慢慢清晰,学会
了看图的方法。那么从看图开始。
2.说完整的话。孩子的说话需要大人的引导,尤其在课堂上。我提问,图
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孩子一站起来就回答,拔河。我会提示,聪明的孩
子回答问题要使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你应该说,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在拔河。
孩子照着说了一遍。我马上鼓励,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接下来回答问题的个个
都表述得很完整,感到很欣慰。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教师应引导
学生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本堂课中教“打、拔、拍”和“跳、
跑、踢”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有些字都是与“手”有关,
有些字都是与“足”有关,揭示构字规律。学生还提到“报”和“抱”跟手有
关,所以也用提手旁;走路的“路”跟“脚”有关,用足字旁做偏旁,达到了
触类旁通的效果。第二,表演动作体会词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有很
强的表现欲望。那么老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的予以引导。像今天学习的拍皮
球,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跳高,拔河,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带领他们
边读边做动作。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在此时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第三,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方法的应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中我
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课堂上,我让有一定识字基础、
表现欲强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识字慢的小朋友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
办法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通过自主识字,初步培养学
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加强板书示范
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把字写得规范、
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 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
因此,我十分重视写字指导,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重要笔画,
然后通过板书边讲解边示范,最后让学生描红写字,我相信长此以往,细水长
流,一定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不足之处:我们最近在进行网络研修,在磨课环节,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语
言文字训练,结合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我忽略了这一点,如在指导看图说话
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说话,在
学习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用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
表达能力。这是我今后要加强训练的方面。